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师傅·皮影戏

师傅·皮影戏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师傅·皮影戏

【简介】责人物志 □豫君 师傅未及80岁寿庆,突然谢世。师兄电话中说,师傅走得很平静。 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有股莫名的痛。师傅的一生可以用“皮影”两个字概括。他离去,不敢说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大损失,但事实上,作为一位皮影行业中的老艺人,超越他的恐怕不多了。 与师傅的缘分从小时候开始。儿时兄妹多,父母一狠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658

【正文】

责人物志 □豫君

师傅未及80岁寿庆,突然谢世。师兄电话中说,师傅走得很平静。

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有股莫名的痛。师傅的一生可以用“皮影”两个字概括。他离去,不敢说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大损失,但事实上,作为一位皮影行业中的老艺人,超越他的恐怕不多了。

与师傅的缘分从小时候开始。儿时兄妹多,父母一狠心将我送给外乡唱皮影戏的当徒弟,也算给我找份谋生手艺。我是师傅的关门弟子,师傅视为掌中宝,师兄师姐们自然不敢得罪。年少好奇,学艺是个幌子,总将师傅使用的戏偶弄坏,可师傅从来不怪罪,只是拍拍我的后脑勺,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好徒儿,不要虚度光阴,以后学戏要认真。”然后,接过戏偶,戴上老花眼镜,不慌不忙取出针线,精细修补。

当初,父母选择让我师从于他,就是冲着师傅的名声。那时,十里八乡的,说到皮影戏,没有人不知道师傅的名字。

师傅去某个地方演出,戏场准爆满,台下“粉丝”黑压压一大片。师傅热爱他的“粉丝”,从不耍大牌,每次谢幕前,师傅必从幕后走到台前,对“粉丝”们三鞠躬,再抱拳于胸,说些吉祥喜庆的话,打发“粉丝”们散场。

可以说,师傅在演艺生涯中做到了德艺双馨。当然,这离不开家庭熏陶。师傅出生皮影戏世家,代代都有自己的戏班子,传到师傅这代,皮影戏的前途已出现危机,黑白电影及其他民间社戏,抢去很大一部分市场。闲暇时,师傅常用骄傲且自豪的语气回忆道:“我年轻的时候,正赶上兵荒马乱,村东头闹土匪,村西头照样开锣唱戏,看戏的人多得数都数不过来……”无法体会皮影戏当时的魅力和盛况,但从师傅眼中,足以看到皮影戏曾经的辉煌。

后来,我参军入伍,离开师傅,凭借在师傅那里学的三脚猫功夫,很快成为一名文艺兵,下连队慰问演出,偶尔也唱皮影戏。唱归唱,欢迎程度远不如流行歌曲。不过我使用的戏偶比师傅亲手自做的要精致许多,但师傅拒绝这些机器产品,说亲手做的戏偶有灵性。

随着人们文化、物质水平的逐年提高,师傅和他的戏班子没有了生存市场,师兄们走上自谋生路的道路。转业后,在城市安家。前年回老家,拜访师傅。师傅的家并不大,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皮影戏偶。“这是刘伯温,那是张飞,那个蜘蛛精……”师傅津津乐道,一一介绍新做的戏偶。

尽管这些新戏偶是师傅的倾力之作,可是它们登台亮相的机会几乎为零,好在师傅心胸豁达,不过言谈中,他依旧对这门传统艺术感到惋惜。如今,师傅走了,师徒一场,缘分不能用“尽”来结束,如果有遗憾的话,那就是师傅放不下皮影戏及我们没有将皮影戏好好继承下来!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