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皮影戏
【类型】报纸
【篇名】怀念皮影戏
【简介】皮影戏在家乡又称「灯影戏」,发源于我们陕西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家乡人无论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戏。 夜幕降临,皮影戏班子一行人马就带着简单的行李到公社的场房里准备晚上的演出了。我们小孩子跟在戏班子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686
【正文】
皮影戏在家乡又称「灯影戏」,发源于我们陕西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家乡人无论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戏。
夜幕降临,皮影戏班子一行人马就带着简单的行李到公社的场房里准备晚上的演出了。我们小孩子跟在戏班子后面像一窝蜂似的,东跑西窜,吵着闹着,那种高兴劲比过年还兴奋。皮影戏班不大,六七个人就可以组成一个班子。演员中男的多,女的只要一两个,班主都是当地有名的老艺人。演戏的行头和道具很简单,最多两只小箱子就可全部盛下。箱子里自然包括表演时的乐器,如板胡、二胡,锣锣鼓鼓等,两根木棍撑起一张白纱布,就是演戏时的荧幕,一盏二十五瓦的昏黄灯泡,一张桌子、几条櫈子,这样皮影戏的舞台就搭好了。俗话说「银灯映照千员将,一箱容下百万兵」,就是皮影戏最真的写照。
皮影演唱的戏曲都是乡亲们耳熟能详的老戏—《杨门女将》、《三娘教子》、《周仁回府》……小小皮影在老师傅的熟练操纵下使得武打场面紧锣密鼓,伴随着合拍的乐音,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凡;文场的音乐与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或激昂或缠绵,有喜有悲、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记忆里最难忘的是《拾黄金》那场戏,只要那位诙谐幽默的「懒汉」一出场,伴奏便欢快起来,连板胡都拉出轻柔跳跃的曲调。
「懒汉」拾到一块包得严严实实的包裹,以为是黄金,结果一层又一层的拆开,发现才是一块石头时,惹得全场人捧腹大笑,特别是我们小孩子异常活泼,笑声荡漾在整个戏场。幽默中不失深刻内涵,这就是皮影戏的真谛所在。皮影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陪伴人们走过那些生活贫瘠的年代。
有次看武斗的一场戏,演到最精彩处,我忍不住和几个伙伴挤到前面想看个究竟,想知道这么热闹的场面是怎么表演出来的。跑到后台,让我诧异的是那么多人的打斗戏竟然是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表演着,只见他们一人控制着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累得师傅们满脸汗水。多年后,每每想起这一幕,我不由感叹皮影艺人绝妙高超的功夫,敬畏起他们不辞辛劳的精神。
皮影戏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正应了爷爷说的一句话:「看戏哩比世。」戏中有除恶扬善的,也有孝敬父母的事例,还有正直勇敢的人物,他们都是孩子们该学习的榜样。是那些「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皮影人,把它们深深地嵌入了我幼小的心田。
社会发展得很快,皮影戏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如今,当我们茶余饭后打开电视,看着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电视节目,或是轻点鼠标下载自己喜欢的电影时,我总感觉这些先进的娱乐方式和当年的皮影戏相比,好像少了点什么。皮影戏虽然看似拙朴,但拙中寓巧,蕴含着家乡劳动人民丰富的想像力和奇巧的艺术创造力。朋友告诉我,陇州当年皮影的制作者和表演艺人都已年逾古稀或相继辞世,这门精湛的技艺眼看着就要失传,不由得令我们呼唤并期待着皮影戏有个美好的未来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