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遗址
【类型】报纸
【篇名】皮影戏遗址
【简介】 金文录和他的皮影 李迎春的皮影作品 皮影艺术堪称当今影视艺术的鼻祖,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每逢喜庆节日、庙会,婚丧嫁娶等活动,常有演出,借以祭祀神明、祈求丰年、灭灾祈福。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先秦,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说起双格达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2140
【正文】
金文录和他的皮影
李迎春的皮影作品
皮影艺术堪称当今影视艺术的鼻祖,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每逢喜庆节日、庙会,婚丧嫁娶等活动,常有演出,借以祭祀神明、祈求丰年、灭灾祈福。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先秦,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说起双格达的皮影戏,就不得不说该村的皮影戏先辈李迎春。我没有福气亲眼看看李迎春老人的皮影戏,他就已经与世长辞了,只能与当地老人的交谈以及从杂志上来了解他与皮影戏的故事。
李迎春与皮影结缘,是从七、八岁村里看皮影戏开始的。那时候,青海高原山区群众文化活动特别少,因此皮影戏便十分盛行,每逢春节,每个村都演两三场皮影戏。由于春节放假不上学,他就跟着皮影戏班走村串镇追着看皮影匠提皮影,看得多了就开始模仿着自己做皮影,他还到村里小卖部里找了些硬纸片,自己雕刻人物,自己表演,一时间,在村里的小伙伴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68年化隆县文化馆馆长李芳到双格达村下乡,从别人口中得知李迎春对皮影戏的痴迷,就正式推荐他去西宁学习制作皮影。直到那时,李迎春才明白在皮影舞台上要同时操作皮影和念词唱曲并非易事。为了报答李馆长的知遇之恩,他从未放弃对皮影的热爱和学习。他用刻刀在韧性十足的牛皮上刻画出一幅幅生动绝美的画面,每一刀都凝聚了代代雕影人的艺术传承。皮影艺术伴随了李迎春的一生,为此他也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也带给他许多故事与幸福。“刀尖上的舞者”,是化隆籍作家李成虎先生对李迎春的评价。
“玩的5个人,看的3个人”这句流传在村子的话,正是21世纪初村民们对当地皮影戏的描述。“由于当时受到演出场地限制,以及电视等其他娱乐节目的冲击,加上人们对皮影文化的不了解,一场皮影戏演出观众只有寥寥几人。”李迎春的徒弟金文录如是说。如今当地的皮影戏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境地。在与李迎春的徒弟金文录交谈时,他展示了他与师傅共同完成的作品——《皮影水浒人物画册》,册中用牛皮雕刻出来的水浒英雄人物栩栩如生,不禁让我这个不懂皮影戏文化的年轻人对古老艺术有了一种崇敬,也为古老艺术的兴衰深深惋惜。
今年年初,为了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灭灾祈福,村委决定重新组建皮影戏团,并于农历二月二在本村举行了皮影戏演出,并在农历五月初八在大通县举办了大型皮影戏文化演出,受到了当地人民的一致好评和化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正积极申请双格达皮影戏为本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扎巴镇文化站站长苏清念说。
其实,对于双格达背后的故事,我仅仅是一个历史和自然的复述者,而真正可以讲述故事的是代代生活在此的双格达人。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