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一方小天地 期盼大关注

一方小天地 期盼大关注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篇名】一方小天地 期盼大关注

【简介】 记者 陆静宜 摄影 张灏 上午9时,中山西路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的两扇木门准时打开。清新的空气霎时钻入已关闭一夜的杜氏雕花楼,底楼主厅堂顿时亮堂起来。 杜氏雕花楼是一处建于明朝时期的古宅,如今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顾绣、十锦细锣鼓等松江当地的非遗文化会定期在这里进行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377

【正文】

记者 陆静宜 摄影 张灏

上午9时,中山西路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的两扇木门准时打开。清新的空气霎时钻入已关闭一夜的杜氏雕花楼,底楼主厅堂顿时亮堂起来。

杜氏雕花楼是一处建于明朝时期的古宅,如今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顾绣、十锦细锣鼓等松江当地的非遗文化会定期在这里进行艺术研讨或展演。

古宅的第一进左侧厅堂,便是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型剧场。跨过门槛,可见8张长形矮木椅两个一排整齐摆放,正对着前方一块磨砂影窗。窗玻璃镶嵌在左右两侧的隔扇中间,上方木檐贴有手写的“鸿绪堂”三个大字,屋顶悬挂有2盏宫灯,垂下的红色流苏伴着徐徐秋风,正微微摇摆。

无需过多修饰,流淌的尽是朴拙韵味。即使没了墙上贴满的皮影人偶、皮影戏介绍,也不难猜出,这里便是皮影戏戏台。

这天,前来表演的是从泗泾镇古楼居委会赶来的一支8 组成的皮影戏人演出队,一人主演,一人副手,其余则为江南丝竹队成员,在一旁作伴奏。

主演唐洪官今年已75岁,在团队中被唤作“老大”。“老大,来帮忙看看这灯泡”;“老大,这里该怎么排?”演出前,拥挤的“后台”乱作一团,唐洪官顾完这头,急着看那头,好不忙碌。身为队里从艺皮影戏年数最久的老艺人,这一句“老大”他当之无愧。11岁起随父亲进入皮影戏班打下手,对皮影技艺的喜爱早已在年幼的唐洪官心中扎下根。而随后,唐洪官曾跟随师承罗桂芳的松江皮影戏老艺人陆留其学艺多年,也逐渐成为新一代皮影戏技艺的传人。

影窗前亮起一盏灯,线条勾勒鲜明的皮人便在透明的影窗前立刻显出了俏皮的身影。再以两根竹竿操纵,主角走路、奔跑、打斗,人物也随之“活”了起来。当日,演出队带来了作品《薛仁贵征西》,在戏曲鼓点敲打声中,一场大戏拉开序幕。

幕前,影窗泛着淡光,底下的皮人影随剧情而动;幕后,唐洪官操纵着手中的主角“薛仁贵”,嘴里哼唱着松江本土方言的悠扬调。逢剧情步入高潮,薛仁贵手持兵器,与官兵刀剑相持,时而翻转,时而挥剑。此时,锣鼓声也随之转急,乐曲声势越发澎湃,将搏斗场面的紧张氛围带给观众。

在松江,皮影戏也被叫做“皮囝头戏”,是一种深受百姓喜爱的戏剧形式。唐洪官告诉记者,他的皮影戏生涯曾于“文革”时期中断,后断断续续重拾。也是在近几年,才成功组建了这样一支完整的团队,“爱看的人怕是越来越少。”尽管如此,唐洪官与他的队员们始终有这样一个共识:每月的表演他们绝不缺席,尽自己最大努力将这一传统文化继续流传下去。

“什么人拿什么刀,什么性格说什么话,人物都已被我研究透彻。”熟练源于坚持不懈的排练与钻研。唐洪官说,如今团队经常在社区演出,《西游记》《隋唐》等是剧团的看家戏了。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