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玩皮影戏的老人

玩皮影戏的老人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玩皮影戏的老人

【简介】14岁剽学而成,70岁还能一人一台戏,演活“生、旦、净、丑”。家住石门县西北山区维新镇毛家坪村的郑绍阳说起自己的“皮影人生”,眉飞色舞。 据称,单瘦的郑绍阳年轻时比现在更瘦。虽然是个“带把儿”的,但在亲人们的眼中却比女孩子还要“弱不禁风”。正是因为这个原因,14岁的郑绍阳选择了学皮影谋生。 郑绍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022

【正文】

14岁剽学而成,70岁还能一人一台戏,演活“生、旦、净、丑”。家住石门县西北山区维新镇毛家坪村的郑绍阳说起自己的“皮影人生”,眉飞色舞。

据称,单瘦的郑绍阳年轻时比现在更瘦。虽然是个“带把儿”的,但在亲人们的眼中却比女孩子还要“弱不禁风”。正是因为这个原因,14岁的郑绍阳选择了学皮影谋生。

郑绍阳学皮影的时候,皮影戏还是阳光产业,光他那地方就有多个皮影戏班。郑绍阳“唱戏”一人一班,不像其他班子得八人一台戏,唱的只管唱,拉的只管拉。而郑绍阳是吹、拉、弹、唱、舞,一个人包了场。

低成本运作让郑绍阳在“文革”期间红火了一把,每场电影放映之前,都要先演他编的学大寨、斗私批修等等“宣传戏”。

改革开放后,农村逐步富裕,电视、电影取代了皮影。郑绍阳转行唱大鼓,唱傩戏,赚点零用钱。但心底里依然丢不下皮影,空闲的时候,想得特别厉害的时候,操起家伙,清清嗓子,在自家屋里,什么《五斗租谷》、《青松岭》、《红灯记》……十多个“本头”(意为剧本)唱得滚瓜烂熟。

皮影戏还有没有搞头?郑绍阳回答乏力:“我看是没么得搞头了,电视电影那么好看,谁还会看这落后的东西?不过,这两年,湖北、湖南的电视台到家里来采访了好几回,听他们口气,国家好像还要扶植,如果真的那样就太好了!”

离开镇上的时候,镇领导表示要好好的挖一挖本土文化,以传统节目吸引游客。而皮影戏就是本土文化中需要保护、抢救的重点。

图一、皮影戏最难的动作是翻筋斗,郑绍阳说,再怎么样我也不会让自己的手“生”,只要练得多,筋斗会越翻越好。

图二、“皮影人”表演节目。

图三、郑绍阳的独儿子郑家举(右一)如今也爱上了玩皮影。目前还只会锣鼓与唢呐,不会扯皮影。

图四、幕后操作皮影的郑绍阳。

图五、“演员”均是由“铁皮”、“牛皮”等材质做成。郑绍阳的这支“演员队伍”,已有30多“岁”,全出自他的手工。

图六、锣鼓一响,开场啦!

图七、等待观看皮影的人群。

图八、发戏瘾的时候,郑绍阳在家里搭台表演。

图九、老伴去世后,乡邻常来家坐坐,谈些柴米油盐、鸡鸡鸭鸭之类事情,当然,也谈皮影。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