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皮影戏的念想

皮影戏的念想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皮影戏的念想

【简介】新麦上场后,山里的农民才得有片刻的间歇。他们怀着丰收后的喜悦,去请皮影戏班子。皮影戏的道具不多,只有那么两三个木头箱子。小伙子们肩挑背扛,沿着崎岖的山路,不一会,就来到了村口,光着脚丫的毛孩子在那里蹦蹦跳跳地迎接。喜鹊叽叽喳喳地在村里的老槐树上叫个不停。要唱戏了,槐树岘的大人小孩,一下子都沉浸于欢乐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702

【正文】

新麦上场后,山里的农民才得有片刻的间歇。他们怀着丰收后的喜悦,去请皮影戏班子。皮影戏的道具不多,只有那么两三个木头箱子。小伙子们肩挑背扛,沿着崎岖的山路,不一会,就来到了村口,光着脚丫的毛孩子在那里蹦蹦跳跳地迎接。喜鹊叽叽喳喳地在村里的老槐树上叫个不停。要唱戏了,槐树岘的大人小孩,一下子都沉浸于欢乐之中。

能不快乐吗?在当时,这是村民们唯一的娱乐活动。那时没有电视,公社的放映队一年也来不了两次。槐树岘是个小村庄,人少,请不起大戏?村民们辛苦了大半年,也需要休息,需要放松,于是就请来了皮影戏班。俗话说:“大戏灯戏一样唱。”他们要的是一种心情,在乡里人的眼里,皮影戏很实惠,一个晚上就收那么一二十块钱,唱戏的演员也都是农民,农忙的时候,在庄稼地里摸爬滚打,只有在庄稼收割后,才走村串户,用自己的嗓子挣几个碎银子,为家里买些油盐,给孩子扯些布料。因此这些演员都随和得很,能和庄户人打在一起。

戏台就搭在庙门口。台子一起来,要唱戏的消息就在村里传开了。叫亲戚是村里人唱戏时的一种礼节,有请娘舅的,有叫出嫁的女儿的,有早早准备好了礼品去请未过门媳妇的。每到这个时候,我心里就一肚子的不乐意,我想去叫我的姐姐,可妈妈偏让我去叫大姑。说实在的,我对大姑并没有多少感情,何况大姑还不是我的亲姑。她是三爷的女儿,三爷就这么一个孩子,还嫁在了贫穷的椿树坡。自从三爷过世后,她很少回娘家,因此每到村里唱皮影戏的时候,我就翻过那座大山,把大姑从椿树坡接来,这时我看到妈妈早已在门口迎接,拉着大姑的手一直把她扶在炕上。等大姑坐好后,她就从厨房里端来用新麦面烙的油饼,望着直冒热气的油饼,大姑那布满皱纹的眼里噙满了泪花。

转眼间,夕阳已从山坡上那棵柳树旁滑下,孩子们开始占场子了,他们带上自家的小板凳,早早地放在了戏台的前方。不一会儿,媳妇搀着婆婆,儿子扶着父亲来到戏台前,这时在那里等候多时的小孙子就高声喊叫爷爷奶奶。老人们就掏出平日舍不得花的几个分币,塞到孙子的手中。他们就高高兴兴地拿着这些钱去买糖买瓜子。这个有戏的夜晚,就成了孩子最快乐的日子。

高高的台子上,六七平方米的空间用白布封着,影窗狭长透亮,两盏瓦亮的碘钨灯吊在空中,影匠共七人四男三女,唱念坐打吹拉弹奏,舞人弄影,般般技艺集一身,影匠大都是全才。

锣鼓家什一响,农人就从四面八方笑呵呵地围过来,黑亮亮的眸子一齐射向影幕。村庄隐没在星光闪闪的夜色里,绿树红房子于影幕上现出庙宇寺院的景像来,影匠用箭杆挑起影人,十分灵巧地引着一个盛装的小姐走路,她云鬟饱满,双目含情,腰肢婀娜,步履翩跹。她的身后是一个模样同样俏丽,能言善辩的小丫环。主仆二人出场后先是款款地走一回,小姐就在顺手拈来的椅子上坐下,慢声细语道:“奴家姓崔,小字莺莺,年方一十九岁……”这就是那位痴情千古的美人儿崔莺莺。一番念白之后,随着一段清丽婉转的唱腔响起,一部皮影版的《西厢记》。在这个初夏的夜晚,宛如一个个从远古走出的精魂,唱着一首苍老的歌谣,刹那间就撞开了村人寂寞的胸怀!

直到现在,每当我在城里感到空虚寂寞时,我就会想到家乡的皮影戏,那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影人,一段段深情婉转的唱腔,还仿佛就在我的耳边。使我想起了家乡,在那里,有朴素的民风,憨厚的人情,就像是一杯陈年的老酒,不管经过多少时光的蒸熏和过滤,都永远散发着醉人心脾的芳香。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