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邂逅皖南皮影戏

邂逅皖南皮影戏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邂逅皖南皮影戏

【简介】 老艺人正在做演出前的准备工作。 灯光下的皮影。 排演新的曲目。 阳春季节,在一个农家小院里,我有幸一睹了皖南皮影戏的风采。在与几位民间老艺人的交谈中,我感受着皮影文化的辉煌和落寞。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作为中国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艺术,皮影戏正与我们今天的生活越走越远。皮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718

【正文】

老艺人正在做演出前的准备工作。

灯光下的皮影。

排演新的曲目。

阳春季节,在一个农家小院里,我有幸一睹了皖南皮影戏的风采。在与几位民间老艺人的交谈中,我感受着皮影文化的辉煌和落寞。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作为中国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艺术,皮影戏正与我们今天的生活越走越远。皮影戏在皖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它从湖北传入皖南一带,在地方文化的滋润下,形成了以锣鼓京腔为特点的独特剧种。表演时,艺人们在幕后,一边操耍戏曲人物,一边唱说叙事,同时配以鼓、板鼓、云阳板、大锣、小锣、双叉六种打击乐器,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惟妙惟肖的皮影,时而上下翻腾、枪来剑往,时而有喜有悲、扣人心弦。屏幕背后,64岁的方宗唐老人正熟练地操耍着两个皮影。方师傅从事皮影戏已有47个年头了。“看不尽的书、唱不完的戏。一辈子就是爱皮影子戏。可惜它就要销声匿迹了……”老人无限感慨地说。戏班子里的五位老艺人年长的已有66岁,最年轻的也有50多岁,由于没有太多的经济收入,加上学习皮影戏需要很高的操耍技巧和唱功,很多学徒都半途而废,会做皮影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这皮影的原料都是仔牛皮,要经过浸泡、刮平、雕刻、描绘等好几道工序,光是这雕刻的刀就有28种型号,都是特别定做的……”灯光下的皮影美妙绝伦、颜色纯正绚丽,据说,这里面最古老的皮影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在皖南一带,深受农民朋友喜爱的皮影戏又称“太平戏”,每年的农闲时分,就是戏班子最为忙碌的时候,拜年戏、青山戏、青苗戏、谷梅戏、接年戏,从年头一路唱到年尾,带给人们吉祥、丰收的美好祝愿。然而,古老的皮影文化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冷落,即将成为老艺人们心中凋零的记忆。“过去演出的时候,最多的时候有500多人观看,如今,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看戏的大多是些老人、孩子,看的人越来越少了……”当天的演出现场,铿锵有力的唱调和零零散散的观众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就是希望这门技艺能继续传承下去……”传承文化,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它需要更多的人担起责任、付出努力。夕阳下,挑着两只道具箱的皮影戏班子队伍带着些许落寞,走在乡间的小道上。(作者单位:安徽宣城供电公司)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