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蒙古皮影戏处境尴尬

蒙古皮影戏处境尴尬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蒙古皮影戏处境尴尬

【简介】本报讯(记者宁波夏椿佳隽)五十年间,演艺人员从二百多人急剧减少到不足十人,演艺班子从几十个减少到两个,内蒙古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地区传统文化代表———蒙古皮影戏正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中。 5月23日,记者在巴林左旗毛宝力格的小山村观看蒙古皮影戏的时候,碧流台皮影班班主付金玉面带愁容地告诉记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23

【正文】

本报讯(记者宁波夏椿佳隽)五十年间,演艺人员从二百多人急剧减少到不足十人,演艺班子从几十个减少到两个,内蒙古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地区传统文化代表———蒙古皮影戏正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中。

5月23日,记者在巴林左旗毛宝力格的小山村观看蒙古皮影戏的时候,碧流台皮影班班主付金玉面带愁容地告诉记者,以后像这样的演出恐怕会越来越少了。

付金玉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记者在文化部门了解到,蒙古皮影戏仅存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2008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皮影戏在巴林左旗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蒙古皮影戏的鼎盛时期。那时在巴林左旗村村都有演艺班子,皮影艺人达到二百多人,而现在仍坚持演出的皮影班仅有两个,皮影艺人也不到十个,这些艺人年龄大多已逾六十,能够演出的剧目也由过去的几十部减少到现在的十几部,且所用剧本皆为手抄本,能够刻制影人子的老艺人也只有三人。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