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电影的前驱皮影戏

电影的前驱皮影戏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电影的前驱皮影戏

【作者】 李智

【简介】近日,文化部向社会公示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在名单中皮影戏的种类多达13种。世界戏剧史中的显著地位提起中国皮影戏,在世界戏剧史林中,有一定的显著地位,可谓声名不菲。根据《近世戏曲史》和有关史料记载,中国皮影戏,早在南宋宁宗嘉定年(1208)就走出国门,逐渐传播南亚群岛;公元十四世纪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457

【正文】

近日,文化部向社会公示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在名单中皮影戏的种类多达13种。世界戏剧史中的显著地位提起中国皮影戏,在世界戏剧史林中,有一定的显著地位,可谓声名不菲。根据《近世戏曲史》和有关史料记载,中国皮影戏,早在南宋宁宗嘉定年(1208)就走出国门,逐渐传播南亚群岛;公元十四世纪中叶,传入波斯(今伊朗);公元十五世纪末叶,传入埃及;公元十七世纪传入土耳其;十八世纪(清乾隆年间),法国传教士居阿罗德又从北京把皮影戏带到法国。在巴黎首场演出时,来看的法国巴黎上层人士大呼“神奇”,后来接着在剧场演出时,剧场门前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特别令人注目的是,著名诗人歌德,在一个叫“威兰”的博览会上将中国皮影戏介绍给来参加博览会的德国文化界人士。7年之后,在歌德31岁生日之时,用皮影戏演出《末纳娃的生平》和《米他斯的判断》,来招待前来祝贺生日的佳宾。当代,法国著名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在他的《电影通史》中把中国皮影戏称为“电影的前驱”。还有一位叫诨司楼的学者也在《人们的剧场》中说:“有声电影来源不能不崇拜中国影戏(即皮影戏)为开山祖。”这些记载,足以说明,中国皮影戏,早在800多年前,就以其自身的艺术特色、走向世界,取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的皮影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起源,南宋史学家岳珂在《程史》中说,秦时已经有了影戏,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教授在《中国影剧史及其现状》中说“在汉时亦有影戏,且已甚完备”。这说明皮影戏始于秦汉,到了宋代已逐步完善。南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和灌园耐得翁的《都城纪胜》中,各有一段大略相同的记载:“有弄影戏者,元汴梁初以素纸雕簇。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以彩色装饰,不致损污。……其话本与讲史书者相同,大抵真假相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盖以寓褒贬于其间耳。”从宋人的记载里,使我们知道,那个时期的皮影已经是精工巧刻的艺术品了。清人曾这样记述它在农村演出的盛况:“村中麦场搭亮台(亮台是用白布绷成的框栏,皮影在艺人的操纵下就在上边表演),老幼妇孺携凳来。影人唱罢传奇事,归路满村说优俳。”建国后,因皮影戏唱调优美,有些表演艺术团体便把它搬上舞台试演,有的取得了成功,成为近50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型剧种。甘肃皮影明初流行目前尚无发现可靠资料,但起码在明初已很流行。有关史料记载说:“明代,甘肃的皮影演出十分活跃。如陇南的灯调,20世纪60年代初,曾搜集到灯影调的明代抄本《麒麟图》,可见当时已具有相当规模。”(见《中国戏曲志·甘肃卷》)有人说河北涿州是中国皮影戏兴起较早的地方,但根据史学家考证,涿州的皮影戏还是从甘肃传入的。顾颉刚在《中国影戏史及其现状》中是这样说的:“甘肃是皮影戏兴起较早的省之一,河北西路的影戏就是从甘肃去并发展而成的。涿州一带的影戏,亦来自兰州。”(见中华书局《文史》19辑)。甘肃皮影戏曾分布全省各地。有陇东皮影、陇南皮影、陇西皮影、河西皮影、兰州皮影等。早年的皮影班大都演唱西秦腔,后来一些皮影班为了满足当地观众审美需求,便与当地地方语音及流行的曲调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演唱体系,如环县的陇东道情皮影等。提起环县道情皮影,自然人所共知,它已延续流传了300多年,至今在当地仍存有90多副影戏箱和50多家演唱班子。兰州皮影艺人如云兰州地区的皮影戏亦很有名。最早的影班已无法考,现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清末民初,我市永登、榆中及红古等地的皮影戏班在农村演出很活跃。如榆中县人称“麻箱主”的许明科家族皮影班;人称“苏影子”的苏光先皮影班;金培珍皮影戏班等都是该县的“皮影戏之最”。“旧时,榆中的社会文化活动多以宗族和宗庙为组织形式,小庄小舍庙成了皮影戏的天下。”(见《榆中纪事》丁述学“榆中皮影戏”)曾活跃我省武都、成县、康县、西和、礼县等地的皮影戏,亦称“陇南影子”,演出班子众多,他们走村进镇演唱,深受父老乡亲欢迎,且演出剧目众多。据《甘肃戏曲志》记载,“陇南影子腔班社,拥有传统剧目300部。还有不少是一些文人参与了影子腔的创作剧本”。河西的皮影戏,可谓“艺人如云,班子众多”。以张掖地区的皮影戏班活动为例,“逢年过节,喜庆活动,都要请皮影戏班子唱戏。”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活化石”随着电影、电视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皮影戏已走向没落和消失,现在人们仅在一些图案设计和博物馆及民间收藏中看到它时,仍能显示出昔日典雅、华美的造型,但却失去了当年的生龙活虎般的生命。我们在感叹这些曾在中国文化史上有过辉煌贡献,并被世界文化名人称之为“电影的前驱”、“电影的开山祖”的皮影戏,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珍贵的“活化石”时,作为中国著名的皮影戏,甘肃环县皮影,引起了有关部门高度重视,2002年6月9日,中国民俗学会组织专家经过考察讨论后,将环县命名为“中国皮影之乡”,近闻又成立了环县皮影戏剧院。这些举措对抢救和保护皮影戏将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