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皮影戏
【类型】报纸
【篇名】父亲的皮影戏
【简介】我的家乡在渭水河畔,一到正月,家乡都要唱皮影戏。正月初三,父亲又早早收拾好唱戏的家当,叫我去看他挑的皮影戏。 父亲是皮影戏班的头头,也是挑皮影的,他能唱能挑,是村里皮影戏小剧团的主角。皮影戏是一种民间艺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很少看皮影戏了。皮影戏的观众也就越来越少,只有村子里的老人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457
【正文】
我的家乡在渭水河畔,一到正月,家乡都要唱皮影戏。正月初三,父亲又早早收拾好唱戏的家当,叫我去看他挑的皮影戏。
父亲是皮影戏班的头头,也是挑皮影的,他能唱能挑,是村里皮影戏小剧团的主角。皮影戏是一种民间艺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很少看皮影戏了。皮影戏的观众也就越来越少,只有村子里的老人们还提个小凳相约为伴去看皮影戏。皮影剧团保存下来的也不多了,父亲说我是个文化人,为了保存民间艺术的需要,一定要我去看看。
我吃完晚饭,提了个小凳来到村委会大院,只见大院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大多是正在玩扑克牌、打麻将的年轻人,皮影戏台前只坐了二三十个老人和小孩。我和老人们打过招呼便坐定,只见皮影戏台也简单,前面两张桌子一支,支起一个透光的银幕,里边生一炉炭火,两边是文武常班,后排是唱的人,手里还提着锣,拿着一些家当。父亲坐在正中央,手忙脚乱地还准备晚上演出的皮影人物,他要把晚上出场的所有戏剧人物武装起来,安好头、手臂,然后挂在左右两边备用。准备好后等鞭炮一响,戏就开了。
晚上唱《包公回府》,我这个人不是太爱看戏的后生为了父亲的一片苦心,就坐定认真地看、听。只见皮影在银幕上左右、上下飞舞,唱的和人物的动作极为协调一致,忽然听见父亲唱着包公中的唱词,我高兴地跳起来叫好。
父亲从小酷爱唱戏,他从小就学戏,他唱的小生和净,在村里乃至十里八乡都是出了名的,那时村里有大戏秦腔剧团,父亲是剧团团长,唱戏的人也有四五十个。后来因为后生们不愿加入剧团,旦角又都嫁到了村外,有些人年龄又大了,剧团缺少人才而散了摊。皮影戏不同,所需人员少,男的也能唱旦角,演员都是一肩多职,既能唱,又能敲锣打鼓,精干高效,七八个人一个皮影剧团也就成了。
父亲在剧团是响当当的主角,既能挑又能唱,还要联系唱戏的主家。他平时还剪几个皮影,做个支架,在家里经常练习,我弟兄三个和母亲成了他的观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辛勤努力下,他才成了皮影戏剧团的主角,挑起了保护皮影艺术的重任,他现在还带几个徒弟。
逢年过节,村里村外凡需唱戏的,他从不推辞。因皮影戏代价小,人们乐于接受,一到正月,有人一家请唱的,有几家合起来请唱的,还有的以村组为单位请唱的,于是父亲从正月初三开始走村串户唱起来,一唱就是个把月,过了二月才能回到家。皮影戏剧团组织起来方便,一联络,七八个人挑起行李就出发。唱了戏发些茶叶、烟、酒、糖,有时还放些小钱,尽管给的钱不多,但他们这些人能找到一种乐趣,找到民间艺术的真谛。
父亲唱完戏,走下台来问我,唱的怎样?比起城里的好不好?父亲的问话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我说:“好,好,就是好,比城里的电影还好”。
我挽起父亲,一起朝家里走去。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