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乡村皮影戏走俏正月

乡村皮影戏走俏正月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篇名】乡村皮影戏走俏正月

【简介】皮影戏在辽西一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这里的皮影戏变化不大,依旧保留着古老、原始的味道。 皮影戏用古老的表演形式讲述着民间古老的传说与故事,它是一部通俗的历史画卷,为研究民俗文化提供了生动详实的素材,被称为历史的影子。而用驴皮、羊皮镂空的皮影造型夸张,线条细腻,更为民间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787

【正文】

皮影戏在辽西一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这里的皮影戏变化不大,依旧保留着古老、原始的味道。

皮影戏用古老的表演形式讲述着民间古老的传说与故事,它是一部通俗的历史画卷,为研究民俗文化提供了生动详实的素材,被称为历史的影子。而用驴皮、羊皮镂空的皮影造型夸张,线条细腻,更为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发祥于中国陕西。

沿袭传统戏曲的习惯,皮影人物被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更加特别的是,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11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皮影戏对表演的技艺也有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更加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要培养表演人才,甚至最终能组成一个皮影剧团,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也正因为这样,全中国目前仅存的皮影剧团屈指可数,而且都集中在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的山区及农村。这样的表演方式及传播渠道,显然无法让皮影戏走入城市。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皮影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