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浅谈皮影戏的表演

浅谈皮影戏的表演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浅谈皮影戏的表演

【作者】 张丽珠

【简介】皮影戏又名“灯影子”,是 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 戏曲艺术,在关中地区非常流 行。皮影戏演出简便,表演领 域广阔,演技细腻,活跃于广 大农村,深受观众的欢迎。$$ 皮影的制作十分精细,影 子的材料选料讲究,用上好的驴皮或牛皮在 水中泡软后,经过泡制,使其光滑透明,然后 精心雕刻,涂上艳丽的色彩。人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232

【正文】

皮影戏又名“灯影子”,是 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 戏曲艺术,在关中地区非常流 行。皮影戏演出简便,表演领 域广阔,演技细腻,活跃于广 大农村,深受观众的欢迎。$$ 皮影的制作十分精细,影 子的材料选料讲究,用上好的驴皮或牛皮在 水中泡软后,经过泡制,使其光滑透明,然后 精心雕刻,涂上艳丽的色彩。人物、动物等均 刻成侧影,干透后刷上桐油。四肢、头部可动, 用细线牵制表演。演出时,用一块白纱布作屏 幕(屏幕的大小根据场地而定,基本像小电影 的银幕),操作者站在屏幕下,把皮影贴到屏 幕上,灯光从背后打出,观众坐在相对灯光方 向观看。皮影戏的唱腔以秦腔为主,演唱者和 操纵者配合默契。表演技术娴熟的,关中人称 其为“把式”,一手拿两个甚至三个皮影,厮 杀、对打,套路不乱,令人眼花缭乱。皮影戏的 传统剧目有《游西湖》、《哪咤闹海》、《古城 会》、《会阵招亲》等。$$ 陕西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以前。《海阳竹枝 词》中有描写皮影戏演出的诗:“张灯作戏调翻 新,顾囊徘徊知逼真;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 见李夫人。”(汉武帝李夫人)这是皮影戏的初级 阶段,而鼎盛期为唐代,皮影造型优美,表演技 术娴熟。以后的宋、元、明、清均有皮影表演。$$ 小时候,每当村子里来了“扁担戏”和“耍 影人儿”的,我都和小朋友们竞相去看。长大 后,我也走上了这样的工作岗位,而且一干就 是25年。下面,就我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和向 前辈艺人们学习的一些体会,谈一点浅显的认 识,希望同行和专家们指正。$$ 皮影戏的表演是借着影窗,利用灯光照射 原理和平面映象来表现,将纸偶或皮偶影射出 来,配合音乐、唱白来表演戏剧故事。皮影戏的 艺术造型,有着与真人扮演截然不同的观赏趣 味。影人的操纵虽然不算难,但要把一个属于 平面傀儡的皮影人物或动物甚至道具表演得 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初 学皮影表演,切忌急性子,只有慢慢培养兴趣 爱好,才能由浅入深,达到操作自如的境界。$$ 把握正确的姿势是操作皮影的前提和基 础,其准确的姿势是全身肌肉放松,面向影窗, 手执影人,双臂舒展平伸向前,将影人平贴在 影窗上面。在操纵表演的过程中,演员随着影 人的表演动作,脚步也要自然移动,并做一些 相应的形体动作,如影人在做抬头、低头、疾 步、后退、吃惊、跺脚等动作时,演员也要有抬 头、疾步、惊愕等心理上的反映,并伴之小幅度 的动作,不然,手中操作的影人就难以绘声绘 色地塑造出所演形象,显得机械呆板。$$ 虽然演员自身的动作要伴随影人的动作 做出一些相应的反应,但切记过火或养成错误 的形体姿势,如一边操纵影人一边摇头晃脑、 来回晃动着肩膀、影人一动就龇牙跺脚等等, 这些不正确的形体姿势要及时改正,否则,就 影响了影人所要表演的动作,达不到演出的实 际效果。$$ 根据皮影艺术的特点和我自己多年的演 出实践经验,我认为要表演得惟妙惟肖就必须 准确地掌握好“五字诀”,即五个要点:稳、准、 劲、实、快。$$ 稳:演员在操纵皮影人物、动物时,除了 严格地把握住地平线,避免影人悬空、入地 外,还要稳稳地把握好各类影人的重心位置, 一出场切忌慌手忙脚。在表演时,影人不能斜 立,这样会给观众造成影人站不稳的感觉。再 者,影人在转身、换位置、走路以及表演其他 动作时,都应力求“稳”字当先。特别是在影人 的表演动作要求较快时,如打斗时的场面,就 要稳,如果不稳当,就显得忙乱不清,目的性 不明确,导致影窗上的桌椅等物被碰倒或撞 歪布景等,为演出增加不必要的故障。所以, “稳”字是操纵影人时交代剧情、表达内在感 情的第一要点。$$ 准:演员在操纵影人时的动作都应尽力准 确无误,才能达到操纵的目的。比如,影人动一 下脑袋或挥动一下手臂,都要准确到位,这样 才能给观众交代清楚所要表达的内容。如果影 人在影窗上无目的地点头或挥动手臂,观众就 不解其意。比如要表演武士从腰间拔出宝剑向 对方刺去这一动作时,就要很准确地用手握住 剑柄,如《女娲补天》中雕将和共工大斗的场 面,两者手中的剑便很准确地刺向对方;反之, 观众看了便会很不舒服。$$ 此外,“准”还涉及影人的视线等方面。这 个问题对于戏剧表演来说似乎很简单,对谁讲 话看着谁就行了。但皮影戏则有所不同,影人讲 话如果视线不对,让人看了就会有不真实的感 觉,此时在表演中就要时时注意影人的视线。比 如我院皮影剧目《鸡冠花红》中小鸟争食一段, 就要求影人儿童的视线要随着小鸟的飞上飞 下、跳跃觅食以至飞走而准确地移动,这样才会 显得有生机。如果影人儿童的视线不准确,就会 给观众以表达不准确、呆头呆脑的感觉。$$ 劲:所谓“劲”,是指演员操纵表演时应把 握的“劲头”(或叫作“力量”)。劲头如果掌握 不好,就会使影人的表演显得软绵绵或过于 生硬。所以,如何使影人表演的动作逼真、有 力,就需要恰当地掌握住这个“劲”。$$ 比如,影人执刀劈顽石时,动作就要狠, 要有力量。再如,影人在刀枪对舞时必须舞得 有劲头,方能吸引观众。假若影人执刀、枪的 动作是软绵绵的,就会给观众假人在表演假 戏的感觉;相反,如果影人在表演中刀枪对舞 胡乱用劲,就会给人乱杀乱砍的感觉,更显示 不出影人执刀、枪的力量。如我院传统保留剧 目《降妖马》的精彩打斗场面就十分逼真、生 动,曾多次获奖,并进行出访交流演出。$$ 实:排练、演出皮影戏时,必须把自己操 纵的影人道具贴实在影窗上,不然,使用明光 灯(灯泡)照明,就会使影子忽大忽小、忽宽忽 窄。如果使用日光灯管照明时,影人稍一离开 影窗,影子就会模糊不清或消失。试想,如果 演员在影窗后面忙碌了半天而影窗前的观众 却没看清影人在表演什么,岂不是失去了操 纵表演的意义?所以“实”字同样是操纵表演 的一个关键。$$ 快:皮影戏演员要努力做到自身的反映 快,操纵的动作快。因为皮影戏的演出不像真 人舞台那样由演员自身去扮演一个角色,直 接身临戏境地表演台词或动作。皮影戏的演 出要求演员必须先把皮影人儿扮演的角色台 词、动作在自己的头脑中演习一遍,然后再通 过自己的双手来操纵影人。所以,如何把这种 形象思维迅速地传递到影人身上,就特别地 需要一个“快”字。$$ 我院演出的《狼和小羊》。影人在草地上 捕捉蝴蝶,一只恶狼突然出现在小孩面前。这 段戏的表演不但要求演员要情入戏境,当小 孩看到狼时要有惊呆的感情,而且要很快地 通过自己的思维传到手中操纵的小孩影人身 上,使之立即做出相应的动作。表演这段剧情 时,反映慢或表演中手的动作慢都是不行的。 此外如我院的保留剧目《闹元宵》,在操纵皮 影人儿的转身、翻筋斗,以及传递道具、更换 布景时,都不容许动作迟缓的现象发生。所以 “快”字也是完成演出和确保演出效果不可缺 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除了上述“五字诀”外,演出时还要注意 突发事件。皮影戏演出时,因为是由演员直接 操纵皮影做出动作来表演,所以,在操纵人的 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如果发生了这 样的情况,千万不要性急乱扯。此时,演员要 冷静及时地找出故障的原因所在,做好相应 的处理方法,然后巧妙地进行处理。$$ 减少皮影戏演出的操纵故障,首先要求 演员在演出前加强对影人、道具、布景的检 查和维修。比如连接影人的线已经松动许 多,但还可以勉强用一下时,就要毫不迟疑 地更换或重新装订,否则就有可能留下故障 的隐患。其次要求在演出之前,要准备好预 防、补救事故的一些必需物品,如针线、剪 刀、大头针、曲别针、备用道具等。急用时,方 信手可得,排除故障。此外还要不断提高操 纵表演技巧和自身艺术素质,将每次演出用 完的影人、道具、布景及时地平放,压好,以 备下次使用。$$ 享誉中外的皮影艺术,是我国劳动人 民用“影子”来表演的一种戏剧形式,对我 国民族戏剧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 献,也对增进世界各国人民间的文化交流 和友谊做出了杰出贡献。进一步继承我国 民族艺术传统,推陈出新,继而开拓皮影戏 艺术为当代社会服务的新局面,使这一古 老而绚丽的艺术之花,在社会主义文艺舞 台上吐露芬芳,是我们皮影艺术工作者义 不容辞的责任。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