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双城———皮影戏之乡

双城———皮影戏之乡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双城———皮影戏之乡

【简介】 ←皮影戏中的“大手”。徐双山 提供 →徐双山收藏的老影人。徐双山 提供 双城堡是东北皮影戏之乡。明万历年间,皮影戏从河北传到双城堡、拉林和宾县一带。咸丰年前后,河北的皮影艺人张振江、冯兆祥落户于双城堡正白五屯,后又迁居双城西官所,开始组班唱影。1895年,满族艺人马德华、赵国海、于财子组班在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334

【正文】

←皮影戏中的“大手”。徐双山 提供

→徐双山收藏的老影人。徐双山 提供

双城堡是东北皮影戏之乡。明万历年间,皮影戏从河北传到双城堡、拉林和宾县一带。咸丰年前后,河北的皮影艺人张振江、冯兆祥落户于双城堡正白五屯,后又迁居双城西官所,开始组班唱影。1895年,满族艺人马德华、赵国海、于财子组班在双城东官所一带演唱“溜口影”,收徒传艺,并在日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三清”(王连清、王品清、王尚清)、“三广”(郑广福、郑广成、郑广和)、“三阁”(高凤阁、王凤阁、吴凤阁)为代表的双城皮影。

影响最大的当属高凤阁影箱子。东北驴皮影讲究的是“生旦净末丑,捎带说大手。”高凤阁最拿手的就是说“大手”。“大手”又称“大下巴”或“大爪子”,是皮影戏中插科打诨的丑角儿。每当剧目演至中间时,大手便出来调解气氛。高凤阁的大手,最擅长的就是现抓词儿,装傻充愣,说出的话一套一套的,合辙押韵,惹得满堂喝彩,被誉为“高大滑稽”。

高凤阁这人骨子里就不喜欢循规蹈矩,做人做事、唱影作文,总想来点儿新鲜玩意儿。当年,他带领女儿高金华、徒弟吴永江和白伍斌,不但经常演出《五峰会》《双失婚》《金石缘》《万宝阵》等传统保留剧目,还自己动手创作演出一些现代戏。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创作的新影戏《美军暴行》,不但内容新,而且在舞台道具和音响效果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改革,在影窗子上出现了飞机、大炮、坦克、机枪,以及风雨雷电,放烟花、放盒子等影像与音响。

皮影戏与二人转一样,是活跃于黑龙江农村最早的娱乐活动。皮影艺人不仅在农闲时走村串寨演出,年节、婚嫁、老人庆寿、婴儿百天,都要请皮影艺人唱“堂影”。唱“愿影”要杀猪宰羊,焚香摆供,祷告神灵,一唱五天。唱到第三天时,要由影匠在供桌前“打喜歌”,第五天叫“还愿场”,由影匠唱锣鼓调。每逢农历初八、十八、二十八,在庙会上唱影,叫“会影”。有时,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民集资请影箱,称“太平影”。

皮影戏要借助“影窗子”和照明灯表演。早年,双城皮影的影窗子用大张“川连纸”糊就,用大勺装上麻油或豆油,点燃棉花芯子照明,后改用马灯,近现代才用电灯。影人子用熟过而透明的驴皮或其他兽皮镂刻而成,施以颜色,涂上桐油。双城最有名的皮影镂刻艺人是城东的韩玉孚和城西的关德林,二人可不打样儿,直接在驴皮上刻制,技艺娴熟,作品玲珑剔透,形象生动,在国内皮影界名气很大。特别是韩玉孚的作品,造型洒脱大气,形象生动传神,刀法张弛有度,色艳而不俗,具有东北皮影的典型特征。

双城皮影戏讲究唱念做打,演员精悍,分工很细,基本功扎实,演员人数以6人为宜,绝无滥竽充数者,行话称“七闲八碍眼”,并且在唱功和表演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流派。皮影影人子分头与身两部分,可根据剧情插上或换下。头部称“头茬”,分“生旦净末丑”,用以表现各色人物。影身子有蟒、靠、官衣、道袍、袈裟、裙袄、打衣、抱衣,以代表人物身份。早期的影人子只有5寸身高,流传到双城之后,由5寸发展到8寸、1尺、1.2尺,最终定格为2尺身高。同时,舞台道具也由最初简单的桌椅、车马、刀枪之类,细化为文案、武案,使得亭台楼阁、山水园林、风云花鸟、雨雪雷电、硝烟烽火、刀枪剑戟,甚至飞机大炮都能在影窗子上表现出来。影人子凭借三根竹棍儿操纵,操纵者分为“拿上影”与“拿下影”两人,必须站立表演与演唱。特别是拿上影者,要对影卷(脚本)和每部戏的角色了熟于心,掌握整部戏的人物上下场和进程,相当于导演。乐队也分文武场,有四弦胡(主弦)、葫芦头(板胡)、二胡以及鼓板与锣鼓。演奏均由演员兼任,一只脚踏在木凳上,边演奏边看着影卷演唱。影卷上除唱词、念白外,尚有许多表演提示,演唱者必须精力十分集中,以防止出差错。唱腔分行当,唱词韵律严谨。皮影唱腔属板类行当音乐,要求严格,绝不准许跑梁子与改动唱腔、唱词。

双城皮影戏的唱腔与演唱方法与河北乐亭皮影有明显区别,形成了流派。早期的皮影戏,旦角由男演员反串演唱。乐亭影旦角捏着嗓子发声,声音颤抖,听着很不舒服。双城皮影旦角用小嗓(嘎音)演唱,声音优美、婉转、柔和。后来,双城皮影又破例招收了女演员,使旦角唱腔更加纯正。

我国皮影戏发展到当代,形成异彩纷呈的各种流派和风格。诸如:北京的蒲团影、河北的乐亭影、黑龙江的东北影、湖南的影子戏、山西的纸窗影、陕西的牛皮娃娃影、青海的灯影戏、甘肃的兰州影、江浙的羊皮影、广东的纸影戏,等等。其影人造型、唱腔设计、表演方式,各有千秋,充分显示了皮影戏的魅力。■

徐双山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