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断崖上的舞蹈
【类型】报纸
【篇名】皮影戏:断崖上的舞蹈
【作者】 赵文军
【简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到来之际,首 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在人民大会堂隆 重命名,甘肃省特色文化品牌道情皮影表演艺人 敬登岐入选。再此之前的6月1日,中国美术馆 也因皮影戏的到来也热闹了一把,白发苍苍的工 艺大师、步履还不太稳的小朋友、高鼻深目的外 国人,还有白绸衣裤的民间艺人,密密地站在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314
【正文】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到来之际,首 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在人民大会堂隆 重命名,甘肃省特色文化品牌道情皮影表演艺人 敬登岐入选。再此之前的6月1日,中国美术馆 也因皮影戏的到来也热闹了一把,白发苍苍的工 艺大师、步履还不太稳的小朋友、高鼻深目的外 国人,还有白绸衣裤的民间艺人,密密地站在美 术馆并不算很大的大厅里,锣鼓声和孩子们快乐 的叫声交织在一起。$$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 影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成为中国民间艺术 中极为璀璨的一颗明星,千百年间,影戏曾经 华彩勃发,领尽风骚。但20世纪以来,随着影 视艺术与各种现代娱乐形式的兴盛,影戏之光 渐渐黯淡下来。$$ 皮影戏属于傀儡戏的一种,它由影戏艺人操 纵纸制或者皮制的影人,通过灯光将影像透映于 幕帘上,并配以音乐和唱念来表现剧情。在皮影 戏盛行的年代,中国北至辽宁,南至四川、云南, 在大部分省份都有分布,其中尤以陕西和甘肃为 多,作为中国皮影戏的重要一支,甘肃环县的皮 影戏不但唱腔表演美妙独特,而且皮影刻制精益 求精,极其独到。影人选用上等优质牛皮精心刻 制,着色光洁透亮,刀法娴熟,线条流畅,剧中人 物道具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三尺舞台”撑起环县道情一片天$$ “道情”是甘肃环县特有的地方剧种,皮影 是当地民俗文化之一绝,环县道情皮影这门古老 艺术目前已成为环县人们不可缺少的文化大餐。 每逢节庆庙会、农闲时节或有红白喜事的时候, 当地的皮影迷们总免不了要高歌一曲,这种从牛 窖里走出来的皮影艺术已步入了寻常百姓家庭, 成为了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家庭戏、炕头戏。更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被环县人亲切地称为“牛皮 娃娃”的艺术如今已超越了它的欣赏娱乐范畴, 具备了“捻财”的功能。精美的皮影刺绣、装帧考 究的挂历台历、精致的皮影工艺品等为环县人换 取了一笔笔可观的收入,并成为了当地的一项文 化支柱产业。$$ “一个人的戏班”折射影戏的超速消亡$$ 或许,环县皮影是幸运的个例,但中国皮影戏 的大环境已相当严峻。近几十年来,尤其是经济改 革开放之后,各种现代的娱乐方式迅速涌现,人们 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观念不断改变,皮影戏的观众 市场从城市退居农村、在农村又大面积地萎缩,以 至于如今基本只零星地存在于农村当中,而且年 轻观众大量流失。随着老一代艺人的渐渐退出以 至故去,年轻观众更容易接受现代化的娱乐方式, 皮影戏的最后一块阵地也面临着失守的极大可 能。客观社会环境之外,皮影自身存在的表现形式 较为单一、现场表演效果不佳等问题,也是直接促 使皮影戏迅速走向没落的另一个原因。$$ 事实证明,中国皮影戏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在 消亡。例如潮州的“纸影”数十年前还在上演,但 后来蜕变成铁枝傀儡,只留下了‘纸影’的名称, 现在连铁枝木偶也十分罕见。至于陕西、四川、河 北、山东及辽宁的皮影戏,同样也在飞快地消亡, 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了一个人的戏班。技艺失 传、脚本散失、道具大量流失境外,“长此以往,我 国皮影就会像敦煌文书一样,成为文化史上一桩 憾事。”专家对中国皮影戏的现状和未来都深为 担忧。$$ 无奈中的保护和研究$$ 专家表示,保护皮影戏困难主要是缺乏保护 意识、缺乏资金以及法制不健全,应尽快制定对包 括皮影在内的有一定历史的诸多民间艺术珍品的 相关保护法规,对一些打着文化学术交流的名义 进行一些破坏民间艺术原生态的毁灭性行为加以 禁止,同时也要防止皮影戏文物外流。目前,一些 地区的各级文化部门将皮影戏列入申报“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项目中,这或许是一个 好的信号。$$ “退一步讲,即使无法挽回皮影戏衰亡的命 运,我们仍然要本着强烈的责任感,尽力保护我 们民族的艺术瑰宝,尤其避免它们流失到国外, 再出现类似‘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情 况。”专家的忧虑似乎也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 尴尬。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