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碗碗腔皮影戏
【类型】报纸
【篇名】最后的碗碗腔皮影戏
【简介】 一本本泛黄的老戏本,都是74岁老艺人孙景发的传家宝 双手对舞百万兵 赵安宁是孙景发皮影班的老搭档 皮影戏台内祖孙五人演得热闹,台下观众看得入神 孙卫酷爱皮影艺术,打小跟着爷爷唱戏,别看他年纪小,独自演出已经四年了 74岁的孙景发演了一辈子皮影戏 孙景发和老搭档带着行李挤在三轮车上,赶往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239
【正文】
一本本泛黄的老戏本,都是74岁老艺人孙景发的传家宝
双手对舞百万兵
赵安宁是孙景发皮影班的老搭档
皮影戏台内祖孙五人演得热闹,台下观众看得入神
孙卫酷爱皮影艺术,打小跟着爷爷唱戏,别看他年纪小,独自演出已经四年了
74岁的孙景发演了一辈子皮影戏
孙景发和老搭档带着行李挤在三轮车上,赶往10公里外的山村
主家热情款待远道而来的皮影戏班
皮影戏成为老一辈人的回忆
精彩的皮影戏吸引着孩子
一会儿高亢激昂,一会儿婉转悠扬,孙景发一人独唱生旦净末丑
6月26日下午3时许,在临潼区零口街道零塬村,孙景发老人在家里忙着整理厚厚的戏本,一本本泛黄的戏本跟随着这位皮影戏老艺人50年,也承载着老人许多回忆。“今天是为孟塬村一位老人祝寿,咱要唱的是碗碗腔本戏《全家福》。”说着,老人把戏本取出来,然后用布包好放到戏箱中。
今年74岁的孙景发,16岁就跟着父亲学习碗碗腔皮影戏,能唱100多个剧目,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孙家皮影社具有百余年的历史。老人说,一场戏,他一个人生旦净末丑都能拿下。说着,老人当众亮嗓展唱功,那字正腔圆的唱腔,站在院子外面都听得真切,令人佩服。
院子里,孙景发的大儿子孙影权、二儿子孙小权正忙着装车,搭戏台用的钢管架,装皮影、戏本的戏箱,以及调音台、音响,还有两个大喇叭,演出的全套家当已经把一辆机动三轮车摞得满满的。为了这次演出,孙景发做了精心的准备,他把在外打工的儿子召回,还把在西安上班的孙子都叫了回来,祖孙三代同台演戏。
下午4时15分:“走咧!”随着孙景发一声高喊,孙家皮影社出发了。孙景发和他的老搭档,皮影社里拉硬弦、同村66岁的赵安宁一起坐在机动三轮车上,孙小权熟练地开着机动三轮车,孙影权坐在一旁,机动三轮车一阵风似的驶出了村子。他们即将演出的地方是零口街道孟塬村,虽说两村同属零口街道,隔着一条零河,直线距离也就是几公里,可路程却不近,先下塬再上塬要绕很大一圈。机动三轮车沿着弯道下塬,驶上108国道一路向东,然后再上塬,有的地方还很是颠簸,坐在车上的孙景发好似丝毫没有感觉到颠簸,“这点路不算啥,当年在生产队时,咱走南闯北演戏把路都跑咋咧,渭南、铜川、宜君、黄陵咱都去过,那时咱还没有机动三轮车,多是搭车、骑自行车或者拉着架子车去演戏。”孙景发说。
下午5时11分:记者跟随着孙家皮影社来到了临潼区零口街道孟塬村马同选家,看到马同选家就像过年一样热闹,孝顺的儿女们为91岁的父亲马如臣祝寿,专门请来皮影社演戏,并邀请村里乡亲们来看戏。“父亲一直都喜欢看皮影戏,这几十年都没有看过了,这次为父亲祝寿,特意请来皮影社演戏,父亲特别的高兴。”马同选一边招呼着乡亲们,一边高兴地说。
孙景发坐镇指挥,大家麻利地把演戏的家当卸在大门口,立钢架,搭木板,铺线……都是按照当年的讲究来搭戏台,有条不紊。虽说孙景发老人腿部患有骨质增生,平时走路就有些吃力,可他跑前跑后忙个不停,老人说,只要有戏演,这点疼痛早就忘了。
晚上7时许:孙景发老人的孙子孙卫风风火火地从西安赶到了这里,他可是这个戏社的台柱子,专门负责操纵皮影表演。大家调音响,架灯光,不一会儿,一个约6平方米的戏台就搭好了。那鲜亮醒目的招牌很是大气:左面“五六人操纵千军万马”,右面“五六步走遍五湖四海”上面是:孙家民间艺术皮影社。
戏台里,大家紧张的忙碌着,赵安宁、孙影权、孙小权、孙卫挂铜锣,架鼓,挂皮影,孙景发取出戏本准备开唱。
晚上8时40分:天色完全黑了下来,村民们陆续前来看戏,“噢,还是原来孙景发的戏社,这在咱这一带名气大得很。”一些老人至今对孙家皮影社印象颇深。
“开演!”伴着一阵密集的锣鼓声,幕布上小人影闪亮登场,《全家福》正式开演。孙景发边弹月琴边唱戏,孙卫双手操纵着皮影,一旁的赵安宁不断地将一个个皮影挂到绳上,孙影权敲铜碗、敲梆子,孙小权拉板胡,5人各司其职,配合的相当默契。
台下,老人们扇着扇子,妇女们抱着小孩,大家目不转睛盯着戏台幕布上跳动的小人影,看得是津津有味,远处不断地有村民打着手电,携着小板凳赶来。70岁的马师傅说:“40年都没看过皮影戏了,还是原汁原味,非常的好看。”
次日凌晨零时许:原本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乡亲们兴趣不减,皮影社也是加戏加演,一直演到了次日凌晨0时40分。5位民间艺人汗流如雨早已把衣襟湿透,但从他们的眼神中,丝毫看不出疲惫。“过去一场戏唱的不停点,一直要唱到第二天早晨鸡叫呢。”孙景发兴奋地说。
虽然现在一年下来也就是七八场演出,与上世纪70年代一年300场演出根本无法相比,但看到在乡村还有不少的老戏迷喜欢看皮影戏,这让孙景发很是欣慰。孙家的碗碗腔皮影戏班是西安地区现存最后一家碗碗腔皮影戏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为了这次原生态碗碗腔的本戏演出,也进行了全程采集、拍摄。孙景发语气坚定地说,尽管传承这项民间艺术非常艰难,他也一定要把皮影戏演下去,让皮影戏代代相传。
图/记者刘珂 翟小雪 实习生 马艺玄
文/记者黄亚平 实习生王雨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