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高科技”皮影戏进村了

“高科技”皮影戏进村了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篇名】“高科技”皮影戏进村了

【简介】本报讯“把文化送到咱家门口,演出形式新颖、有趣,还让咱农民长见识,这样的节目我们愿意看。”8月7日晚,巴林左旗碧流台镇一名农民在观看现代皮影短剧《设施农业土变金》后兴奋地对记者说。截至7日晚,左旗皮影剧团已在该旗农村演出10多场,观众多达2000人次。 据巴林左旗皮影研究协会会长申凤山介绍,本次演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23

【正文】

本报讯“把文化送到咱家门口,演出形式新颖、有趣,还让咱农民长见识,这样的节目我们愿意看。”8月7日晚,巴林左旗碧流台镇一名农民在观看现代皮影短剧《设施农业土变金》后兴奋地对记者说。截至7日晚,左旗皮影剧团已在该旗农村演出10多场,观众多达2000人次。

据巴林左旗皮影研究协会会长申凤山介绍,本次演出无论从剧目内容还是演出形式都有点“科技”含量,剧目不但有传统皮影戏《五锋会》,还有贴近百姓生产生活的《设施农业土变金》、《说说咱农民的心里话》、《骑着毛驴奔小康》等剧目。在演绎形式上也不同于传统,影窗之上有布景,对白唱腔等均有字幕体现,观赏性进一步提高。本次演出的四个剧目将作为2010年巴林左旗皮影戏贺岁片。

皮影戏是傀儡戏的一种,演员不用上台表演,而是通过操纵影人来展现形象,戏台一般搭在村子里宽阔且地势较高不积水处,用四根粗一点的檩子在四角处埋在地下做立柱,用大块苫布或纤维布围在戏台的左右和后面,戏台前面用纸或白布做影窗,面向观众。影人和景片都用驴皮刻制,因而有“驴皮影”之称。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巴林左旗皮影事业发展达到了高峰。

(夏椿)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