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母女将皮影戏进行到底

母女将皮影戏进行到底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母女将皮影戏进行到底

【作者】 张宝成石洋

【简介】 本报记者张宝成石洋 接过父亲班 李忠彦和女儿住在绿野山庄,5月8日上午,当记者来到她们家里时,79岁的李忠彦正在练声。“我的父亲是位影将,当时是皮影戏班子的班头。从我记事起,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皮影戏。”李忠彦娓娓道来。 李忠彦说她什么角儿都能唱,高音低音都能挑战,根据演出安排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32

【正文】

本报记者张宝成石洋

接过父亲班

李忠彦和女儿住在绿野山庄,5月8日上午,当记者来到她们家里时,79岁的李忠彦正在练声。“我的父亲是位影将,当时是皮影戏班子的班头。从我记事起,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皮影戏。”李忠彦娓娓道来。

李忠彦说她什么角儿都能唱,高音低音都能挑战,根据演出安排,需要唱什么她就唱什么。“以前跟父亲去外地演出,特别受欢迎,一天下来收箱子回家,发现箱子里被观众塞满了各种吃的,那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李忠彦回忆。

影书记录着皮影戏的唱词,李忠彦共有三部影书,好几十本。

缺一位四弦

李忠彦的皮影是驴皮影,表演时在白色幕布后面,灯光照射,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唱述故事。

李忠彦手里的一箱子皮影,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大概200多片,一代一代传下来,至今还保存得很好。这些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

东北皮影戏最早只用一把小三弦伴奏,随着发展逐渐改为以四弦为主弦,还加入了锣、鼓、钹等其他乐器,更加悦耳动听。

“我们每年出去演出两三个月。美中不足的是,我们缺一位四弦的演奏者。”说到这儿,两位皮影传人都颇感遗憾。

女儿接担子

如果说,李忠彦成为一名影将是机缘巧合,那么女儿杨建军入影途,则是因为一句关键的话。

几年前李忠彦感觉自己年事已高,皮影戏无人传承,动过卖掉那一大箱子皮影的念头,恰巧连山区文化馆张馆长了解到情况,语重心长地跟老人说:“皮影艺术历史悠久,就这么断了没人继承,太可惜了!”老人考虑一番后,便想让女儿学唱。

杨建军接过了担子,跟母亲学习表演。2006年,李忠彦所表演的皮影戏成功申请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的唱功跟母亲相比还差很多,还需要下很多功夫。”杨建军说:“既然入了这行,就要热爱。母亲跟我都是因这份热爱走到今天的!”

技艺待推广

“现在有没有人上门求学皮影戏呢?”记者问。“虽然我们出去演出,很受观众欢迎,但是主动要学的还真没有。”杨建军说:“我担心皮影戏经过几代后,传到我这里就断了。我儿子还在上大学,我看他对皮影戏很感兴趣,每逢放假回家,他都会打开皮影箱,摆弄一番。”

有一次杨建军问儿子:“妈妈和姥姥教你皮影戏好不好?咱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听到儿子当时满口答应,她很高兴,心想这下皮影戏终于有了新一代继承人了!”“皮影戏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好看、好听,目前看来更有一种新意。我真心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传承传统艺术的行列中来,共同保护我们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建军诚恳地说。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