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浅谈皮影戏及其操纵艺术

浅谈皮影戏及其操纵艺术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18

【类型】报纸

【篇名】浅谈皮影戏及其操纵艺术

【作者】 刘英英

【简介】皮影又叫灯影,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相传始于西汉武帝年间,帝妃李氏病故,武帝 思念心切,术士齐翕在宫中设帐,点红烛,帝坐 其中,霎时,见李夫人翩翩而来,安慰了武帝思 念之情。其后,宫妃用纸为影,逗太子取乐。民 间仿效流传,逐渐形成皮影戏。皮影兴盛于宋 朝,元代开始传往南亚及欧洲诸国。明清之后, 皮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232

【正文】

皮影又叫灯影,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相传始于西汉武帝年间,帝妃李氏病故,武帝 思念心切,术士齐翕在宫中设帐,点红烛,帝坐 其中,霎时,见李夫人翩翩而来,安慰了武帝思 念之情。其后,宫妃用纸为影,逗太子取乐。民 间仿效流传,逐渐形成皮影戏。皮影兴盛于宋 朝,元代开始传往南亚及欧洲诸国。明清之后, 皮影戏日趋丰富,雕工技术更加精细,并将纸 皮改为牛皮和羊皮。$$ 皮影戏是戏剧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为 一种平面艺术,皮影在表演中存在着一定的局 限性,但它特有的夸张造型和精湛的表演,是 其他戏剧形式所不可比拟的。据宋代《东方梦 华录》中《都城记盛》篇记载,皮影早在1000年 前就已成为一种比较完善的表演艺术。20世 纪初,受到了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艺术家的 极大欢迎。1927年,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万 国博览会上,由中国留学生表演的皮影戏《相 逢》赢得了艺术家们的高度赞赏。$$ 由于皮影戏不是由演员直接登台表演的, 因而被称为“傀儡”艺术,这种艺术最为突出的 特点就是声像的严密结合、高度统一。它的操 纵和配音必须严格地统一在影人身上,不能有 丝毫错位。在表演过程中,声像的协调直接决 定着皮影戏的演出效果和艺术形象的塑造,因 而操纵和配音就成了皮影艺术的两大关键要 素。皮影戏的演员是影人,影人的操纵者是幕 后的演员。操纵者要靠精湛的技术和熟练的技 巧,操纵每个影人的三根或五根杆子。头杆为 主杆,安装在手掌大拇指与食指中间掌心,脚 杆安装在人物脚底板中心(安装头、手、脚杆可 根据表演的需要和人物的着力点和重心而定, 不能过于死板)。$$ 皮影戏是集绘画、雕刻、音乐、美术、舞蹈、 唱腔、道白、表演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一 个从事皮影表演的演员除了掌握唱、念、坐、 打、舞的基本功外,还要熟练地掌握皮影戏复 杂的操作技巧。皮影操纵有很多方法,其中一 种是主杆掌握在大拇指峰和食指第三关节中 间,凭借大拇指的劲捻动主杆;另一种方法是 影人内侧副杆推大拇指与食指第三关节中间 与无名指的第三指与第二指中间,同时小拇指 用第三指节压住杆。内侧副杆都必须顶在手 心,凭借大拇指的劲捻动,使影人摇动自如、动 作优美逼真。根据表演的需要,也有许多捻杆 法。如影人内外侧副杆握在大拇指峰与食指第 二关节中间,其他配件如道具全推在中指的第 二关节与无名指中心形成90度上下向反方向 摆动练习双手动作及走路。这是一个皮影演员 最基本的要求,必须掌握。影戏演员在表演中, 既是表演工具的支配者,又是剧中人物思想感 情的塑造者。$$ “一日言说千古事,两手操纵百万兵”,正 是对皮影艺术的生动写照。皮影戏所特有的高 度夸张、幽默、神奇等特点,使得皮影戏突破了 舞台的局限性,上天入地,飞禽走兽,有声的, 无声的……皮影演员就是用手中的操纵杆把 无生命的影人表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皮 影戏的主角是影人,而影人是有表情、思想的 “平面道具”,因此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唯一手 段就是动作,这就要求操纵者必须潜心把握各 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动作,尽量表演得逼 真,形似、貌似,做到“以动传情”。如表现人物 “哭泣”时,就要表现出掩面、拭目、饮泣,以脖 颈的摆动表示哭泣,以匍匐身体、双手起落表 示号啕大哭,用前俯后仰表示悲痛欲绝等等。$$ 皮影戏与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皮影戏人物的造型,也逐渐走入正规化、程式 化,但它依据的还是皮影造型的特点。即演员利 用手中的表演方式去征服观众,这种创作状态 既绝妙又复杂!因此皮影演员在表演中是动作 的主宰和体现者。皮影戏归根结底还是人的艺 术创造和技巧表演的体现。皮影由人来操纵,才 能让无生命的皮影在舞台上活起来,演绎故事、 表现人物、展开冲突以及表演出千姿百态的动 作,而这又取决于演员操纵表演工具能力的高 低。有时一个皮影演员能同时舞动七八个影人 进行表演,这便是操纵者精湛技艺的表现。$$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皮影 艺人的不断创造,皮影戏也形成了诸多行当,如 大(花脸)、小(旦)、生、髯(老生)等等。这些行当 都有其固定的程式化动作,如“小旦走路风摆 柳、花脸出场抖三抖,小丑动身扭几扭”,对不同 的旦角,亦有不同的要求:“正小两手交,姑娘目 下瞧,武旦风摆柳,花小手掐腰。”(正小就是青 衣,姑娘指闺旦,花小即花旦或花衫)对大奸大 恶之人出场也有固定的表演程式:“一步两摇, 眼睛上瞧,出场踏板,抖袖挺腰。”(板指影台上 的铺板)还有对硬巾武生和软、硬帽武生的拿 法:“轻比鸿毛还轻,重比泰山还重,立如亭亭玉 树,走如风吹落叶。”并依据这些人物不同的性 格特征,掌握其尺度节奏的差别,动中求真,真 中求细,细中见情。除此之外,就连武戏也创造 出了多种套路,“马上步下,长枪短打,单刀双 剑”都有成套的程式,通常是一个影人需要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演员来完成,这就要求两个演员 上下身动作必须协调统一。$$ 过去的皮影戏一直是以演唱为主,而现代 人对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强调趣味与幽默 感,力求演出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如今皮影艺 术的表现形式也从单纯的戏曲拓展到话剧、童 话剧、民族舞剧等多种戏剧形式。在当代的电 影艺术中,皮影艺术还为动画片制作提供了一 种便捷的工艺手段,为美术片创出了新品种。 从1958年第一部皮影美术片《猪八戒吃西瓜》 起,已有10多部吸取皮影表现技法的美术片 问世。$$ 如今,皮影戏的制作突破了传统“影人形” 的单一性,舞台上出现了“动物形”、“物体形” 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表演上赋予影人拟人 化的动作,给道具、布景实物以生命,以求这到 更好的艺术效果,做到观众老少皆宜,有无语 言都能看得懂,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好的艺术作 品。$$ 皮影操纵艺术博大精深,这个传统要继 承,就要潜心学习,苦练基本功。随着时代的前 进,生活的发展,我们的思想也要创新。在继承 的基础上,首先要向生活学习,深入生活,观察 生活的一点一滴。如在演出《鸡冠花红》时,为 了把“小公鸡”机灵、乖巧的特征表现出来,我 们大胆地借用了拟人的手法,设计了大跳、走 芭蕾步、蝶飞等一系列动作,创造出了活生生 的童话剧形象,丰富了皮影艺术的表现形式。$$ 分门别类的艺术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手 段,因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取长补短,吸 收姊妹艺术的长处,横向借鉴,以增强自身的 表现力。如在表现群山中扬鞭策马的情景时, 我们吸收了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借助观众的 想象,来达到万马奔腾的效果。我们还把舞台 上的长袖运用到皮影艺术中。在吸收与借鉴 中,求得操纵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皮影戏不仅是戏剧的先驱者,更有“电影 始祖”之美称,它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 享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达到了很 高的艺术境界。中国的皮影戏之所以能传承到 现在,并传播到世界各地,说明它不仅仅是中 国的,同时也是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财富。在 皮影艺术之中,还蕴涵着很多历史信息,学者 还可以从中研究中国历史的民俗民情、民间文 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和衣食住行等。只要我 们找到了皮影艺术的精髓,这门古老的艺术精 粹便会焕发青春,万古长青。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