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那些垂老的皮影戏
【类型】报纸
【篇名】海宁那些垂老的皮影戏
【简介】海宁 那些垂老的皮影戏 道具 后台 耍皮影戏的祖孙俩 皮影戏 艳说长安佳子弟,熏衣高唱弋阳腔 冬日的阳光暖暖地斜在头顶,猫在阳光里斜成长长的慵懒的身影。 盐官镇的冬天就是这样安逸并且舒适。当我走过那座修缮得中规中矩的状元第的时候,忽然有些诧异,时光倒流了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450
【正文】
海宁 那些垂老的皮影戏
艳说长安佳子弟,熏衣高唱弋阳腔
冬日的阳光暖暖地斜在头顶,猫在阳光里斜成长长的慵懒的身影。
盐官镇的冬天就是这样安逸并且舒适。当我走过那座修缮得中规中矩的状元第的时候,忽然有些诧异,时光倒流了吗?
也许皮影这样一种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艺术,在这样的千年古镇里存在,才是最适合的。
皮影艺术馆。一丛比较少见的紫竹静静地在墙角站立。
三位老人看着我们走进来,嘴角露出淡淡的笑意,说:"来了?看一出《白娘子》吧。"
笛声悠扬地响起。断桥下的水波袅袅婷婷,白娘子袅娜的身段在幕布后为着千年的爱情叹息。龙或者凤,在古老的幕布上腾云驾雾,在传统的故事中永远是主角;无论是甩着水袖的真人,还是凝聚了许多艺人的无限遐想的那一方小小的皮影里。感人的情绪在千百年后依然感人,我们,也和千百年前的他们一样,随着皮影里的那一方寸小人的命运,情绪起伏。
弋阳腔咿咿呀呀地持续着,我们在台下呆呆地看着。听不懂戏文的具体词曲,但情节依然感人,更感人的是巴掌大小人儿身上的绚丽色彩、流畅动作。
我坐在风里,坐在阳光照不到的厅堂里,看着蓝花镶边白布上的小人热闹地往来,感伤不已。
这便是皮影戏,曾经是中国皮影南方流派的代表——海宁皮影。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踟躇。
虽然耳边笛声、锣声、梆子声声声入耳,台上打得也热闹。但是我不可遏制地想起了这个词。
我愿意把这个充满历史的凝重感、时间的遗忘感,还有一丝丝悲伤的词送给皮影,在我所目击的状态下,也许用这个词来形容皮影才是最贴切的。
咳嗽着,老艺人徐二男放下手中的皮影,又把双手插回了袖筒,仍然坐回阳光下的藤椅里。他叹了口气:"现在的人都没有耐心听完一出戏啦。有客人来,我们就演些热闹的简单的段子给他们看看,《蜈蚣岭》、《鸡头山》这些足够了。大概知道什么叫皮影戏便可以了。"
"客人"指的是那些被旅行团带来参观盐官千年古镇风情街的游人,大多数人都对能够在这里看到皮影戏感到吃惊和新奇,毕竟,盐官的皮影并不是旅行社招徕客人的金字招牌,在很多人眼里,古街和海宁潮才是旅游业的主打项目。
台下坐着三三两两的散客,如果指望他们能够安静地听完一出《游园惊梦》,这也是不可能的。时间固然是个原因,但是唱皮影戏所使用的弋阳腔和海盐腔,也远非一般游客所能领会的了,许多词也许连当地居民都理解不了。
入门级的剧目,徐二男早已放手给18岁的徒弟陈沁岸去演了。蜈蚣对战公鸡、武将砍头这些动作在小姑娘陈沁岸的手中运用自如,配着高跟鞋在木地板上的敲击,节奏分明,打斗激烈,效果绝佳,还能省了徐二男在旁边敲边鼓。
徐二男上场往往是要唱大段的文戏的时候,那是要碰到真的痴迷皮影看了一场又一场不肯走的主儿,他才肯亮起嗓子露一手:白娘子妖娆地走过桥来,顾盼生辉,唱起大段内心独白。这一段独白配合着皮影小人儿的身姿,足有五六分钟可以消磨。
小徒弟陈沁岸悄悄地告诉我,徐二男脑子里可藏着248出戏呢,"可是师傅从来不把戏文写下来,教我的时候也只是唱两三遍给我听,然后便叫我背下来,隔天再检查我有没背熟。"徐二男觉得传统的教法更有利于传统的传承,许多说不出来的手势、感觉都是师徒手把手传教的,这样才能保证原始的韵味。
没有客人来的时候,徐二男便会想起年轻时候皮影风光的辰光。到如今,74岁的徐二男老人已是海盐周边惟一会全套操作皮影的艺人了。
皮影曾经在海宁地区很盛行,就像越剧、绍剧、婺剧一样,它也常常应乡民之邀去演出。当年海宁皮影剧团中著名的郎家班,便是这样在乡间的辗转演出中唱响的。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也许皮影的衰落比之传统戏剧的衰落更有些必然。在唱念做打之外,皮影还比一般的戏剧多了些麻烦——道具的制作和保存。
海宁皮影的道具都用黄牛皮,一张牛皮可以做500个道具头像,但是能够撑起一个戏班的道具,则至少需要2000多件。
南方的天气,很适合皮影的保存,因为湿润,所以牛皮不会发脆断裂,但牛皮成像、画上图案以后,还要再刷一层油。香喷喷的油和牛皮容易引来一些动物的觊觎。所以道具都锁在一个结实的大樟木箱子里,春天天晴好的时候,还得拿出来放在阴风里吹吹。
到如今,肯下工夫学皮影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连徐二男的几个子女也完全脱离了这个行当。曾经有人从外地赶过来学皮影戏,但是仅学了2个月,便功利心十足地走了,听说现在俨然算是某地的小有名气的皮影艺人了。"她那是算学了些什么哟。真正能学到点东西,接得下皮影绝活至少要4年时间,那才能唱全基本的皮影戏剧目,学全皮影绝活。
徐二男眼下带的这个徒弟陈沁岸,刚学习了大半年。这个刚毕业于旅游学校的女孩子,有着比同龄人更浓厚的学皮影的兴趣。 对这个徒弟,徐二男也觉得算是关门弟子了。
"唉,我们这些人,鞋子今天脱下,明天能否穿上都说不上罗。"徐二男伤感地说下这句话的时候,和他搭档多年的笛师、鼓师频频点头,他们也都是78岁的老人了,连帮腔都扯不开嗓子喊了。
而一个完整的皮影戏班至少需要6个人:3个操作手(带演唱),3个伴奏(顺带帮腔,其中一个兼递道具)。遍观海宁大地,不知还能否凑齐这样的班底。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在上海博物馆,皮影戏是个常设馆,那里陕西皮影和海宁皮影是被重点介绍的两个门类,他们是中国皮影南北流派的代表。
当电影《活着》里的福贵用高亢的秦腔演绎着皮影小人故事的时候,人们认识了中国皮影的祖宗陕西皮影,而南方流派的海宁皮影却归于默默无闻。
也许只有在盐官,皮影还有存在和活下去的理由。盐官有着独一无二的银銮殿——海神庙。传说清乾隆帝曾是海宁陈阁老之子,陈阁老的故居便在盐官镇上。乾隆念及这层关系,便默许了这里的海神是管水的皇帝。于是此地便依金銮殿建造了海神庙。庙前两座威武的石狮子似乎在昭示着这种僭越祖制的特殊规格。于是,在这个皇帝都需礼让三分的地方,皮影戏这种中国独一无二的古老艺术,便在这里保存了下来。
虽然人们来盐官的理由,并不是为了皮影。盐官镇是因为三国的时候这里就因为晒盐、驻扎盐官而被称为"盐官镇"。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成为海宁潮的最佳观赏地点。所以进入盐官,你首先会被路口大大的"中国海宁潮"或者“盐官风情一条街"的招牌吸引,经过海神庙,经过沿河的小街,在那个小小的院子里,便是现如今海宁皮影存在的地方。
如果你醉心于中国的古老艺术,醉心于中国曾经流逝的历史和岁月,那么,你便会被那些失落于民间的,被官方正史以及众人的目光所遗忘的东西,深深地感动。(远方)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