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正安:活在皮影戏里
【类型】报纸
【篇名】范正安:活在皮影戏里
【作者】 郑燕郑兵兵
【简介】范正安陶醉在皮影戏精彩的世界里郑燕摄 □郑燕郑兵兵 一张桌子,一把古椅,一壶泰山泉水泡出的茗茶,一出名为《泰山石敢当》的皮影戏,在泰山老县衙文化大院的弄影轩里演到了高潮。 荧幕后,67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范正安挥舞着皮影道具,脚踩锣鼓,左右开弓,十指并用手执竹竿,随着手指的弹跳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974
【正文】
□郑燕郑兵兵
一张桌子,一把古椅,一壶泰山泉水泡出的茗茶,一出名为《泰山石敢当》的皮影戏,在泰山老县衙文化大院的弄影轩里演到了高潮。
荧幕后,67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范正安挥舞着皮影道具,脚踩锣鼓,左右开弓,十指并用手执竹竿,随着手指的弹跳,古老的皮影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幕布前。
“来者何人?俺乃泰山石敢当!胆大的妖狼,竟敢在泰山上拦路吃人,俺岂能容你!”一阵锣鼓喧天后,害人无数的恶狼妖终于死在了石敢当的红缨枪下,一阵又一阵的叫好声在小小的茶馆里蔓延开来。
十不闲:泰山脚下的旷世奇葩
范正安8岁与皮影戏结缘,自小喜爱却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10岁的时候因为看皮影戏交不起2分钱的门票,他恳请佯装别人的孩子带他进园看戏。那时的他晚上看戏,白天在学校里用书皮、薄纸板之类的材料刻画皮影。
生命之中,皮影戏没有断档。相对于其他艺人,这是他能够坚持到现在的关键。1958年,13岁的范正安被泰安曲艺队选中跟刘玉峰学泰山皮影。在随后两年的时间里,他刻苦学习,掌握了师傅传授的全部技艺。当时皮影戏班子非常红火,他跟随师傅除在泰安演出外,还经常去徐州、德州、天津等地演出。在曲艺队里,他还向其他艺人学习快板、琴书等技艺。1965年,范正安去部队服役,他根据形势编演的《越南游击队员智斗美国大兵》皮影戏一炮走红,开始在基层连队巡回演出。1971年,范正安复员,仍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与师傅一起继续研究泰山皮影戏。如今,皮影戏已成为范正安生活的关键词和中心轴。
泰山皮影戏历史悠久,在范正安眼中,皮影戏不仅是古老的文化,与其他地方的皮影戏相比,还具有独特性。皮影界流传着“七紧、八松、九消停”的谚语,意思是在表演皮影戏时,通常需要8个人通力合作,如果是7个人后台就比较紧张,如果有9个人,那就会有人闲着。
而泰山皮影戏表演、操纵、伴奏、演唱、道白均由一个人独立完成,号称“十不闲”,即人的五官和四肢乃至大脑都不闲着,同一时间内,表演者“脑子想着词儿,口中唱着曲儿,手里舞着人儿,脚下踩着
锤儿”把全身都调动起来,一个人身兼数职,需要表演者有相当深厚的表演功底。“十不闲”是中国皮影界难度最大、掌握人数最少的技艺。目前这项皮影绝技在中国只有范正安一人完整地继承了下来。
泰安人要演绎泰山文化
据范正安介绍,为使泰山皮影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泰安市旅游局早在2003年接待法国旅游部长时就对泰山皮影进行了大力推荐,泰山皮影独具泰山传统文化的特点,吸引了许多外国人的视线。
据了解,泰安市旅游部门积极与酒店、旅行社、各地庙会进行对接,将皮影戏编入旅游线路进行推介,泰山皮影开始有了一定经济收入,也为传承打下了基础。
2006年,泰山皮影戏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成果展上,范正安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一举摘得最佳展示奖的桂冠。对此,范正安表示:“我对自己有清楚的定位,自己就是一个艺人,要好好演绎这门艺术,也要尽自己最大努力让更多的人喜爱这门艺术。”
2010年9月,泰安老县衙街开
街后,主打文化特色的泰山皮影得以入住,通过弄影轩这一演艺平台,范正安一家人开始定期向本地市民和游客进行表演。目前泰安诚之旅旅行社每年将5000多人次的团队游客带来看皮影戏,这是弄影轩经营的重要经济支柱。泰山方特、封禅大典、东平水浒影视拍摄基地等大型旅游项目,在引来大量客源的同时,也给弄影轩带来了一定经济效益。
“泰山皮影,也要演绎泰安的故事和泰山文化。”于是,范正安又将泰安“石敢当”作为民俗题材,创作了几十集剧本,用皮影表演“泰山石敢当”的故事,丰富了泰山文化的内涵。每年,他还要推出几出新戏,吸收当今流行语言,以适合年轻观众的口味。
心系传承在艰难中坚守
谈到皮影艺术的传承,范正安坦言最初真的只是因为喜欢,后来却意识到传承迫在眉睫。“我已经快70岁了,唱起十不闲来也力不从心了”。这些年,他正着手整理多达100余集的古今皮影戏本,“过去皮影演出都没戏本,全都是口头传授,我要是再不整理下来,一些老戏就失传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娱乐方式
的改变,泰山皮影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曾一度被冷落,观众稀少,范正安的绝技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况。范正安说,曾经有很多年轻人有意向他学习泰山皮影。“学习皮影戏,必须全身心投入,诸如学习唱念的功夫、表演的手上技巧、画图刻皮的刀上力度等哪一项都得认真学。但徒弟们面临着生活的压力,因为目前来看,靠皮影戏来赚钱是不可能的。”
据了解,皮影戏现在能够盈利的是弄影轩的演出和皮影纪念品销售。如今弄影轩已经经营了近两年,每周都能接演6、7场,但盈利很少。范正安的老伴儿刘永惠还告诉笔者:“影人制作成本太高,一张驴皮就得一二百元。加上纯手工制作,整张皮影完成工期需要4个月,限制了销售量。”
据范正安介绍,很多人都来问他,这么大年龄了还坚持做皮影,是不是因为想赚钱呢?面对外界的种种质疑,范正安很无奈。“老伴也经常问我年龄都这么大了,图什么呀?”对此,范正安表示,师傅刘玉峰将所有的皮影家当传给了自己,对自己寄予厚望,不能就这么让皮影在自己手头消失了。范正安整理古皮影剧本,创作新剧,制作皮影,演出皮影戏……生活的重心全放在皮影戏上。
为了更好地传承皮影艺术,经泰安市教育局批准,范正安还在小学开设了泰山皮影戏课程。对此,他说:“为这门艺术尽最大努力吧”。范正安还特意在弄影轩安排了学生专场,每周五晚,学生可以来此登台演出。每次看到孩子们认真的表演,被家长拉都拉不走的场景,范正安都打心眼儿里高兴。
在弄影轩现场,笔者看到安徽国旅组织的20至50岁不等的游客显然被范正安的表演所打动,现场掌声迭起,笑声不断,有的游客还跑到后台观摩“十不闲”艺术。游客朱礼军表示,一直听说泰山皮影很值得一看,但从来没有接触过。到现场一看,果然很有感染力,年轻人都应该近距离的体验一下这古老文化的魅力。
这位几近70高龄的老人,在忙活了近20分钟“十不闲”后,不顾擦拭额头的汗水,兴致勃勃地指导游客亲身体验皮影艺术,介绍皮影文化,与游客合影。正如弄影轩舞台两侧的对联所写的:巍峨泰山文化大天地,咫尺舞台皮影小乾坤。在外人看来,他是一个孤独的探路人,形单影只地走在皮影戏的王国里。他却不觉如此,因为他活在皮影戏精彩的世界里。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