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辽代皮影戏“起死回生”

辽代皮影戏“起死回生”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辽代皮影戏“起死回生”

【简介】 辽代皮影戏 “起死回生” 本报讯曾经几近绝迹的辽代皮影戏经过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努力抢救,这一传统戏曲形式目前得以“起死回生”,几位埋没于民间的老艺人的技艺得到了整理并有了传承人。  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是辽代首都上京城所在地。早在距今1000余年的辽、宋对峙时期,古老的皮影戏已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976

【正文】

辽代皮影戏

“起死回生”

本报讯曾经几近绝迹的辽代皮影戏经过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努力抢救,这一传统戏曲形式目前得以“起死回生”,几位埋没于民间的老艺人的技艺得到了整理并有了传承人。 

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是辽代首都上京城所在地。早在距今1000余年的辽、宋对峙时期,古老的皮影戏已经从宋朝所辖的河南传入辽朝所辖的燕云十六州,后又传入辽上京,并在辽上京盛极一时。但是不知从何时起,辽代皮影戏开始走向衰落,到上世纪末,巴林左旗的演出场面已见不到皮影戏的“影子”。 

为了抢救皮影戏,保护其文物,并恢复“辽代皮影戏之乡”的风光,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巴林左旗林东镇镇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在民间广泛地寻访皮影戏的踪迹,历时8年,终于寻访到了几位健在的老艺人。之后,组织这些老艺人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培养了一批传承人。目前,巴林左旗的皮影戏艺人已发展到9人,他们共分为文场、武场和唱念三组,现已能演出《大辽双星》、《十度梅》和《镇冤塔》等几出传统皮影戏曲目。 

同时,内蒙古皮影戏研究会也于不久前在林东镇挂牌成立。 (王大方&bsp;柴海亮)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