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皮影戏艺人情归何处?

皮影戏艺人情归何处?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皮影戏艺人情归何处?

【简介】 20年前一年唱200本戏如今不足50本 穿过各种店面云集的集镇,拐进一条村级公路,前行20里,就到了岳阳县步仙乡东岳村谢家组。一栋陈旧的两层民房呈现眼前,屋主谢守成,是个皮影艺人。 谢守成,今年68岁,是岳阳县小有名气的皮影艺人,乡里乡亲谁家有红白喜事,都要请他去表演皮影戏。 皮影戏,民间管它叫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2163

【正文】

20年前一年唱200本戏如今不足50本

穿过各种店面云集的集镇,拐进一条村级公路,前行20里,就到了岳阳县步仙乡东岳村谢家组。一栋陈旧的两层民房呈现眼前,屋主谢守成,是个皮影艺人。

谢守成,今年68岁,是岳阳县小有名气的皮影艺人,乡里乡亲谁家有红白喜事,都要请他去表演皮影戏。

皮影戏,民间管它叫“皮影子”,也称“灯影戏”,由艺人站在一块白色幕布后,双手操纵用牛皮或纸板剪制的戏曲人物唱述故事,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流行范围极广,曾在岳阳县盛极一时。

在谢守成的记忆里,20年前,是皮影戏流行的鼎盛时期。那个时候,他一年要唱200多本戏(一本戏即一场戏,一般要唱四五个小时)。那时候看戏的人也多,只要哪家请来皮影戏班,三里四乡的乡亲们走几十里山路也要赶来看戏,狭小的舞台前,足足要挤上几百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皮影戏走向了衰退。究其原因,谢守成说,皮影戏的兴盛,多少和迷信色彩挂钩。一些老百姓认为唱皮影戏有消灾治病的功效,天灾人祸或者发生疾病时都要请人唱皮影戏,在庙里许了个愿,愿望成真后也要请人唱皮影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转变,无形中也对皮影戏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今,谢守成一年大概能唱50本戏,大多是孩子洗三澡、满周岁、老人做寿时请他唱戏“热闹热闹”,有些人家子女结婚或者老人过世也会请个皮影戏班,但是这种情况少之又少,“大多数都请乐队了,现在的选择多。”

传内不传外>>>

请了3年,才请到师傅

1980年,谢守成35岁,正值壮年,农村实行分田到户,家里没有太多农活干。上有老下有小,一个男子汉闲在家里可不行,他萌生了学习皮影戏的想法。“皮影在我们乡下很火,靠这个养家糊口没问题。”

想法成形,他开始请师傅教学。就拜师一事,他遇到了不小阻碍。皮影戏有个传统,“传内不传外”,是家族性戏班,往往是一家人父子、弟兄齐上阵。当时岳阳县毛田镇有个唱皮影戏的老师傅,技艺了得,谢守成便登门拜师,老师傅却一口回绝。

师傅不肯教,谢守成就隔三岔五上门拜访,坚持了3年。老师傅终于被打动,同意教学。就这样,谢守成踏上了从师学艺之路。期间,谢守成从师傅那里学了艺,回家后就教给哥哥和堂兄。1年后,谢守成出师。他的哥哥和堂兄,也跟着他一块“出了师”。3人随即组成了一个皮影戏班,谢守成负责玩皮影,哥哥和堂兄一个负责吹拉(吹唢呐、拉二胡),一个负责打锣和钹。兄弟齐上阵,生意自然火,几人就靠着长皮影戏的技术谋生,虽说不能大富大贵,但比起在家种田,收入显然要好得多。

前景堪忧>>>

儿子也会唱皮影老艺人仍感“后继无人”

年近七旬的谢守成,玩起皮影戏,吹、拉、唱、打、拿样样精通。唱者欢,听者寡,他陷入了“我有焦尾琴,弦断无人和”困境。不止如此,这门技艺,已经无人传承,现实让他焦虑。“我耍皮影30年,攒了几箱子的皮影道具和300多部剧本,但是没人来学。等我过身,皮影戏只怕就彻底淘汰了。”谢守成说,如今皮影虽在,皮影艺人却快“灭绝”了,“还在耍的,都是跟我上下年纪的老头,几乎没有年轻伢子耍皮影,后继无人喽。”

谢守成说,如今在岳阳县,还在唱皮影戏的老艺人不足20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都快成老古董了,我们还能演多久?”谢守成的儿子也会唱皮影戏,但是这并没有让他感到欣慰,“儿子从小就看我耍弄皮影,这几年也跟着我演出,但是唱皮影根本养不了家,他多数时候在外面做工,有空就回来帮我唱两场。”

曾几何时,皮影戏是农村最受欢迎的文化活动,谢守成依然清晰记得初唱皮影时爆棚般的热度,每次戏班去演出,演出场地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从晚上7点开始,一直唱到凌晨1点,观众还在喊“再来一段”。而连唱5个多小时的艺人们,虽已口干舌燥,但表演的兴奋劲儿不减。而今唱一场戏,最多有20来个观众,而且都是老年人。他希望能这种古老而又深厚的民间艺术能一直延续下去,而这种愿望,在无人扶持、无人欣赏、无人继承的现状下,实在显得苍白无力。

“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摇曳千年的灯影曾经折服了无数人。在皮影艺人谢守成的记忆里,鼎盛时期,看他演戏的人“头都挤破”,而今,他演出的数量剧减,前来看戏的人也寥寥可数。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是融绘画、刻纸、说唱、戏曲于一体的傀儡艺术,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然而,皮影艺人虽“身怀绝技”,生存现状却不容乐观,他们在娱乐至上的现代社会中夹缝生存,举步维艰。艺人渐老,后继无人,皮影技艺濒临“绝迹”。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