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皮影戏铿锵锣鼓唱重生
【类型】报纸
【篇名】河间皮影戏铿锵锣鼓唱重生
【简介】河间皮影戏,是冀中皮影戏的代表、国家级非遗、第六批世界级非遗。冀中皮影戏是北京西城影戏的前身,目前在保定、廊坊等地已经消失。河间皮影虽还算基本完整地留存下来,但生存环境不容乐观。面对这种状况,河间市文化局开始了挖掘整理保护皮影戏的系列工作,使这项古老的民间戏曲又获得重生。 古老剧种再现舞台 岁近年关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949
【正文】
河间皮影戏,是冀中皮影戏的代表、国家级非遗、第六批世界级非遗。冀中皮影戏是北京西城影戏的前身,目前在保定、廊坊等地已经消失。河间皮影虽还算基本完整地留存下来,但生存环境不容乐观。面对这种状况,河间市文化局开始了挖掘整理保护皮影戏的系列工作,使这项古老的民间戏曲又获得重生。
古老剧种再现舞台
岁近年关,屋外寒风呼啸,屋内锣鼓声声,唱腔悠扬。在河间卢村村委会院内,河间文化局组织卢保宗、卢占峰等10位皮影戏艺人,在河间戏曲界知名人士何天池的指导下,正紧锣密鼓地排练着河间皮影戏传统剧目《绣花灯》。这些艺人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49岁,60岁以上的占了8个。他们边排练边回味着多年未曾操练的皮影戏,一个个脸上洋溢着陶醉的神情,自豪而又满足。
河间皮影有着悠久的历史,共和国建立前后,每年夏秋之季或冬闲时节,河间皮影戏的班主们就开始组织艺人们排练,在附近村庄表演。不吃饭、不收钱、义务演出,即使到数十公里外的村庄演出,也只是吃顿饭而已。每次演出前,班主焚香放鞭洗手后才能取人子(皮影人);装箱时,人子的头身分装,但身子上必须有一队装上头的书童仕女压箱。
老艺人对待皮影是虔诚恭敬的,这不仅是他们的衣食,更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古老的河间皮影戏,就在艺人们这种淳朴的感情里代代传承。
经历了“文革”浩劫,尘封了多年的皮影人子又被老艺人们从箱子里恭恭敬敬地捧出来,重见天日。但让劫后余生的部分老艺人再重操旧技已非易事,在新的文化休闲方式里,古老艺术的锣鼓,渐趋消沉。
面对这种状况,河间市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于2007年冬,组织老艺人进行排练,使濒临的优秀戏种再现舞台。底蕴深厚的非遗
河间皮影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年底,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六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河间皮影戏是冀中皮影戏的重要代表,在皮影人子造型、剧本、唱腔、演出形式等方面,体现着我国西部皮影的一些特征,体现着与北京西城皮影同宗同脉的特征,与冀东、冀南皮影戏有着非常强烈的差异。
河间皮影人子雕工精巧、造型隽秀逼真,既是皮影戏演出时的道具,又是一件件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河间皮影戏的唱腔叫“老虎调”,唱腔分为平调、琴调、大悲调、小悲调、疙瘩调,风格粗犷、奔放、朴实,与当地语言结合紧密,行腔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味。河间皮影戏演唱声调、板眼不同于其它传统剧种,运用的是安板、手锣稳、一鼓开。另外,河间皮影戏对白诙谐幽默,唱词有较高的文学性。无论从哪方面说,河间皮影戏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系列活动抢救皮影
挖掘整理、抢救保护河间皮影戏,成为今年河间文化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据老艺人们说,河间皮影戏原来有着非常丰富的口传剧目,如《四大名山》、《白蛇传》、《绣花灯》、《丝鸾带》、《荆木疙瘩造反》等等,但随着演出市场日渐萎缩,演出阵地逐渐减少,加之老艺人的去世,大量口传心授的珍贵剧目也随之消失。目前,河间皮影戏老艺人只会演唱《绣花灯》部分唱段,由于已经有近60年没有正式演出过。艺人们对白生疏,乐队文武场已凑不齐,有些角色已没人能胜任。《绣花灯》全剧约有30多场,而现在手写剧本上只有15场,并且这15场也残缺不全,有些情节衔接不上。另外,皮影人子年久失修,破损严重。
面对这种状况,河间市文化局在多次走访老艺人、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首先对所有皮影人子进行了拍摄,制成了影集。其次,计划将老艺人所会的传统剧目《绣花灯》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录制下来。从2012年11月开始,文化部门按照尽量起用原班人马,缺什么角色补什么角色,边整理剧本边排练,边排练边录制,成熟几场录几场,先录音、后配人子表演,最后制成光盘的工作思路,开始了对《绣花灯》这一传统剧目的抢救保护工作。文化局外请了河间梆子团演员何尊敬和司鼓沈树理,组成了以原先艺人和传人为主的12个人的河间皮影戏排练队伍。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排练,已将剧本整理到17场,并完成了1—10场的录音工作。
下一步,这个市文化局将组织专门人员,根据老艺人的回忆和故事梗概,对《绣花灯》后半部分进行编撰续写,形成完整的《绣花灯》剧本。在此基础上,做好《绣花灯》后半部分的音像录制工作,为河间皮影戏这一传统剧目留下完整的音像资料。为将河间皮影戏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文化局今后还将做好举办皮影戏培训班、编创新剧本、下乡演出等工作。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