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厂乡农家出演纯正皮影戏
【类型】报纸
【篇名】碱厂乡农家出演纯正皮影戏
【简介】 本报特邀记者张振贺 文/摄 皮影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流行于东北地区,特别是辽西地区。年过六旬的老人对皮影大都情有独钟。年轻人说起皮影,也有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他们所了解的非常肤浅,老年人喜欢看皮影戏,就像年轻人迷恋电视连续剧一样。 11月12日,建昌县碱厂乡古迹营子村的一户农民家中演出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32
【正文】
本报特邀记者张振贺 文/摄
皮影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流行于东北地区,特别是辽西地区。年过六旬的老人对皮影大都情有独钟。年轻人说起皮影,也有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他们所了解的非常肤浅,老年人喜欢看皮影戏,就像年轻人迷恋电视连续剧一样。
11月12日,建昌县碱厂乡古迹营子村的一户农民家中演出了一场皮影戏。它以其特殊的唱腔和精致的道具赢得了农民的热烈欢迎。同时,记者在建昌县张先生的家中看到了手工皮影,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每个人物都是栩栩如生,这些皮影再次向我们展示了古老的民间艺术。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方叫“皮猴戏”、“纸影戏”等,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顾名思义,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皮影戏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电影始祖”的美誉。在过去电影、电视等尚未发达的年代,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所谓的皮影,是用兽皮。牛、羊、驴三皮制作的皮源。只是,到了元代以后已多用驴皮,故有“驴皮影”之说。驴皮,比起羊皮来,质软而秀,且柔且坚。精雕细镂话皮影。只做皮影要先将驴皮剥掉,再用石灰水浸透,经过反复刮磨,然后用特制的米汤、豆粉、樟脑水等调制的汁水刷在皮子上待干。制好了洁白的皮子,皮影戏制作者就可以在上边起画稿了。用毛笔白描定稿后,用凿刀、刻刀、锉刀,雕镂着不同的影人和影片。其中,影人由头茬、身段两大部分组成。头茬可以随时在影身上更换,影身却要分上身、上臂、手、下身、腿6个细部用线连接。皮影人原为6寸,后来发展到了最大时竟达2尺了。皮影人物,着衣戴帽、正反脸谱,都是根据剧情所定。就影人一项来说就可分为文武小生、青衣、老生、老妇,将帅帝王、反王妖道、佛僧仙道、神魔鬼怪等。皮影制作,全靠皮影艺人一刀一刀精心雕刻而成。“那朴拙、粗犷、熟练的线条犹如一股流动的渊博艺术的思维”,之后,再用丰富、对比强烈的色彩去涂染,透明鲜艳的三元色使影人分外增辉。最后,用桐油、油漆双面涂好阴干后,经过装订,皮影就可以登台亮相了。
据了解,唱皮影戏分台前台后,是用一块白绢或白布糊成的影窗隔起来的。后台里至少6人,多至十几人,就可以演戏了。艺人说后台归为:“拉、打、贴、拿”四大项。其中拉、打是后台伴奏人员;伴奏乐器中,弦乐以四弦琴为,配以板胡、二胡、三弦;打击乐以锣鼓为主,配以唢呐、梆子等乐件;贴,是下影人,辅助在台后传递影人、上头等工作;拿,是上影人,是后台主演。他凭着装在皮影人手上、脖子上的三根钢丝条手执操纵,使千军万马、公子王孙、在影窗上来来往往,或坐或奔,真可谓栩栩如生。即叫皮影戏,当然少不了唱。就所唱曲调而言,仅辽西影调就有紧板、慢板、二六、二八、三顶七、七字赋、垛字句及一些小曲调。演员唱时,分真嗓、假嗓、真假结合嗓。有掐嗓唱的,有不掐嗓唱的。
据介绍,皮影戏多以历史、武侠、公案、传奇为素材,编成故事搬上影窗的。这种剧本叫做“影卷”。大多是文人编写而成,如《五锋会》、《双十婚》、《三贤传》、《二度梅》、《杨家将》、《西游记》、《封神榜》等多达上百剧目。影卷多半又是连台本,最长一部影戏能演三个月。新中国成立后,又有《白毛女》、《血泪仇》、《九件衣》等新影卷出现。影卷几乎全是手抄本,一部影卷少则五六本,多达十几本。
据了解,辽西皮影是于清中叶传入的。相犷、朴拙,有国画特色是辽西皮影最显著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辽西皮影已有影箱、影班十几个,皮影艺人近百人,使皮影艺术奇葩得以传承和发展。皮影戏在辽西是吉祥戏。每当人们欢度佳节、酬神贺寿、迎亲嫁娶、喜庆丰收,都会热热闹闹唱上几天皮影戏。特别是每年正月初五至开犁、农田耕后挂锄和中秋节及打完场,直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多以唱会影为主。屯子集资,各户均摊。皮影是底层劳动人民的创举,又是达官贵族、文人墨客参与的结晶。皮影戏从关内流传到关外后,一时受到达官贵族、文人墨客的青睐,由于清初权贵的喜好,皮影进入宫廷后,直接受到宫廷艺术的影响,构图、着色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变……服装的镂雕图案也更加考究,线条也越来越精细,从整体皮影雕刻上看,形式趋于华丽,结构更加严谨。皮影戏进入宫廷以及文人介入皮影剧本的创作,无疑推动了皮影艺术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皮影艺术的质量。
辽西的皮影在鼎盛时期和秧歌一样,多有名头。唱皮影戏多是在春秋,且绝大部分是愿影。说起愿影,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乡人为了实现某个愿望,向神灵许下唱皮影戏的承诺。愿影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许愿。唱皮影戏时,要在窗下,亲属、左邻右舍多有入股,其间还要穿插打表等许多的仪式。另一种是集体许愿,多是为了求雨。在干旱时,眼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