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王》讲述海宁皮影戏传奇
【类型】报纸
【篇名】《皮影王》讲述海宁皮影戏传奇
【简介】我省开拍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系列电影 《皮影王》讲述海宁皮影戏传奇 N晚报特派记者高婕 本报杭州专电 从今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文化遗产日”。为了庆祝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昨天下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电影创作”暨首批电影拍摄签约仪式在杭州举行。海宁皮影戏作为我国公布的首批非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09
【正文】
我省开拍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系列电影 《皮影王》讲述海宁皮影戏传奇 N晚报特派记者高婕 本报杭州专电 从今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文化遗产日”。为了庆祝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昨天下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电影创作”暨首批电影拍摄签约仪式在杭州举行。海宁皮影戏作为我国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被搬上电影。 展示原汁原味的 文化遗产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浙江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早在半年前,著名编剧章轲就策划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系列电影的创作构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题材筛选,确定了系列电影创作计划和运作方案。《皮影王》、《十里红妆》、《情系龙泉剑》、《蓝印花布包裹的纯真年代》、《李渔的戏班》等十部电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电影创作的首批选题,将在最近几年内陆续完成拍摄,部分题材还将进行影视套拍。其中,《皮影王》和《十里红妆》、《鼓舞天下》三部被首批推出,于今年拍摄出来。 《十里红妆》以旧时宁绍地区嫁女的民俗为根据,是中国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缩影和象征。《情系龙泉剑》用武侠片的形式把龙泉宝剑的铸造与品德人格的锻造融为一体。《蓝印花布包裹的纯真年代》是一幅电影化的江南水墨艺术画卷。《李渔的戏班》描述的是“中国的莎士比亚”李渔与昆曲的鱼水关系……这些电影选材独特,角度新颖,风格多样,却都紧扣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条主线,尽量将其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 《皮影王》七八成内容 在海宁拍摄 由海宁皮革城、嘉兴广电总台和杭州今古时代电影制作公司联合拍摄的电影《皮影王》,就塑造了一位杰出的皮影艺人,写出他对皮影的痴迷、艺术的执着,甚至双目失明,仍从容不迫地固守这块神圣的皮影戏领地。在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影像艺术的各种表演手段。随着故事的推进:平面到立体,静态到动态,有杆到无杆,男子到男女合演,假嗓(二嗓)到真嗓,动物到人物,将皮影戏的发展史尽情地呈现出来。影片中蚕花节、钱江潮、春节社戏、元宵灯会等,反映出传统的戏曲文化、蚕文化、潮文化、灯彩文化。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曾经有人提议在横店影视基地拍摄。但是,考虑到要将这种文化遗产本色地表现出来,主创人员最后还是将拍摄地点定在海宁。虽然主演全部是外聘,但是很多的海宁皮影戏艺人都会参与演出。 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7月,《皮影王》的创作班底就成立了。12月,创作人员赴海宁,参观皮影博物馆和皮影戏剧团,向皮影戏艺人们取经。今年1月,《皮影王》通过国家批准,拍摄立项,并列入2006年嘉兴文化行动纲领。影片将于今年7月末、8月初开始拍摄,年底前完成,其中70%~80%的内容将在海宁拍摄。目前,已有日本、韩国等国家电影公司在观看过介绍片后,准备购买该片的电影发行权。 据悉,在《皮影王》拍摄结束后,另一部以嘉兴传统的蓝印花布为题材的电影也将于明年被拍成电影。 相关链接 皮影戏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期间就诞生于民间,西汉进入宫廷,到唐代渐趋繁荣。宋室南迁临安后,北方技艺与南方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江南皮影戏,并广泛流传于杭嘉湖一带,海宁皮影戏尤为出名,并相继传到东南亚、波斯、西欧等地。 皮影戏,是将羊皮制作成活动的剪纸,由艺人们用竹棒紧贴在白色影幕之上自由操纵,进行表演。背后透以灯光,以这些剪纸人物的动作配以音乐、唱腔,充分发挥光影、音像的艺术效果,来表现童话和神话故事。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