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大爷的皮影戏开唱了
【类型】报纸
【篇名】郝大爷的皮影戏开唱了
【简介】听, 郝大爷的皮影戏开唱了 本报记者刘敬行通讯员赵利芬 皮影戏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年轻人的眼里已很陌生,就是在一些中年人脑海中也已成了过眼云烟。尽管唐山是该戏种的发源地,但在邢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是能找到它的一丝影踪。昨日,记者在桥东大梁乡新营村就寻找到了78岁的皮影戏老人——郝凤山。 新营村东有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28
【正文】
听, 郝大爷的皮影戏开唱了 本报记者刘敬行通讯员赵利芬 皮影戏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年轻人的眼里已很陌生,就是在一些中年人脑海中也已成了过眼云烟。尽管唐山是该戏种的发源地,但在邢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是能找到它的一丝影踪。昨日,记者在桥东大梁乡新营村就寻找到了78岁的皮影戏老人——郝凤山。 新营村东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院,小院有一棵梧桐,梧桐树下郝凤山老人正忙着打扫院子。见到记者,他放下手中的扫帚,那动作,那眼神活像是戏中的一个“老生”。 听说记者来采访皮影戏,郝凤山赶紧吆喝老伴和闺女女婿,准备“家伙”,院中放一张桌子,桌子上放一个一米见方的布景。布景旁放两箱子用X光片自制的影人。又搬来一个老“古董”,三十年前的一台录放机。背着阳光,老人便开始操练起来,伴随着一声声豫剧唱腔,布景上出现了一个古代大堂,一段“杨三姐告状”便活脱脱的演了出来。尽管没有现代化的味道却有一股浓厚的乡村气息,令记者看后不住的拍起巴掌。 除了“杨三姐告状”,郝老汉还会“打金枝”、“桃花庵”、“陈三两爬堂”、“猪八戒背媳妇”等十多个折子戏。对于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老人,总导演、总设计一人担,在布景上演出十几个皮影戏来,不禁让人赞不绝口。 最让记者惊奇的是他那两大箱子用X光片制作的三十多个栩栩如生的影人,有青衣、花旦、老生、小生,有帝王将相,有法师神仙,有妖魔鬼怪。每个人物都涂上了颜色,演起来能手舞足蹈,就连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情景他也能用口吐的旱烟演绎的出神入化。 二十多年来,郝老汉给老伴表演,给孩子们表演,给乡亲们表演。每逢佳节,每逢农闲时,他家的小院就热闹起来了。街坊四邻还有十里八乡的人都来小院看他的皮影戏。有时,上大街上演出,给乡亲们带来了不少乐趣。 讲起他与“皮影戏”结缘,那是70年前的事了。郝老汉六七岁时,一个跑江湖的皮影戏团来村里演出。自那时起在他幼小的心灵就种上了皮影戏的种子。 “多少年来没看皮影戏了。”在那文化生活单调只有收音机的年代,他和乡亲们的心里憋屈的慌,又怀念起了那场“西游记”的皮影戏。于是在郝老汉心中便生出了学皮影戏的念头。他听说正宗的皮影是用薄牛皮制作,又叫驴皮影。在邢台这地儿到哪儿去找那么多驴皮。于是,他捉摸着开始用硬纸壳,后来又去医院捡废旧的X光片。边制作边练习画画。经过两年的努力,按古戏中的人物就制作了三十多个影人。 皮影戏给许多人带来了快乐,也使郝老汉从中品尝到了无穷的乐趣。转眼间,郝大爷已到古稀之年。眼神和腿脚都不太好使了,皮影戏也演的大不如从前。每每看到沾满灰尘的布景和影人,郝老汉感触颇深,希望皮影戏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能渊源流长,永远给人们带来快乐。 有奖热线:3129922 3129900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