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少,皖南皮影戏唱不下去了
【类型】报纸
【篇名】知音少,皖南皮影戏唱不下去了
【简介】已有400多年历史起源于宣城的皖南皮影戏,是一种集合了绘画、剪纸、雕刻、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传统艺术。皮影、锣鼓装在木箱中,“一担挑的戏”在大树下、剧场里都能演。但如今这项传统艺术却面临着严重的传承难题。“在宣城还坚持唱的老艺人只有十几个了,而且大部分都是70多岁的老年人,很少有人愿意学。”皖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650
【正文】
已有400多年历史起源于宣城的皖南皮影戏,是一种集合了绘画、剪纸、雕刻、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传统艺术。皮影、锣鼓装在木箱中,“一担挑的戏”在大树下、剧场里都能演。但如今这项传统艺术却面临着严重的传承难题。“在宣城还坚持唱的老艺人只有十几个了,而且大部分都是70多岁的老年人,很少有人愿意学。”皖南皮影戏传承人何泽华担心,几年后就没有人唱皖南皮影戏了。
1月15日下午,宣城市第二小学的一间教室里,70岁的柯玉英和几位老伙伴一起,为小学生们表演皖南皮影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孩子们欢乐的笑声让这几位老人表演得愈发高兴。
“我唱皮影戏已经有25年了。”柯玉英老人告诉记者,从小唱皖南花鼓戏的她后因需要在家照顾生病的丈夫,不能跟团表演,转而去唱皮影戏。“跟一些老艺人学会玩影子之后就开始给人家唱了。”柯玉英口中的影子就是皮影戏,她还记得在皮影戏很受欢迎的时候,她曾经跟11个皖南皮影戏的班子在外表演,那时候她的身边有很多技艺精湛的同行。
然而,随着观众越来越少,唱皮影戏很难养家,一些班主将皮影卖掉,民间艺人们也纷纷转行。但是柯玉英一直坚持唱皮影戏,正月里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2000元钱,平日里淡季表演的机会则很少。
“我从2001年就开始组团四处表演皮影戏了,表演的班底已经换了一个又一个。”何泽华告诉记者,宣城境内现在还愿意表演皖南皮影戏的人几乎他都认识,他们中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艺人,几乎每隔一两年都会有人离去。“因为唱戏挣不到什么钱,现在也很少有人愿意学。”柯玉英告诉记者,她至今带过8位徒弟,最小的40多岁,最大的60多岁,但他们中几乎没有人能够固定跟着她学习,也几乎不能独自去表演。
何泽华近日被宣城市第二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从下学期开始将为一些小学生教授皮影戏课程。“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喜欢皮影戏,说不定会有人愿意专门学学的。”何泽华还是抱着一种乐观的想法。
“现在会欣赏(皮影戏)的人越来越少,只能进行抢救性的传承。”宣城市文广新局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范瓦夏表示,皖南皮影戏一直是在民间传承,从来没有设立过官方的剧团,现在主要是培养制作皮影的传承人,随着老艺人渐渐离去,很有可能过些年会很难找到表演艺人。
本报记者 曹庆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