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技术革新助推木偶皮影戏摆脱危机

技术革新助推木偶皮影戏摆脱危机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技术革新助推木偶皮影戏摆脱危机

【简介】 新华社记者许茹 几根线、一块皮影,能在光影之间舞出金戈铁马的宏大场面;一双手、几个布偶,便能展现一段才子佳人的千年佳话。 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第21届国际木偶联会大会上,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木偶剧团用102台经典剧目,将木偶皮影这种传统艺术重新带回人们的视野。各个木偶皮影剧团纷纷借助技术革新摆脱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639

【正文】

新华社记者许茹

几根线、一块皮影,能在光影之间舞出金戈铁马的宏大场面;一双手、几个布偶,便能展现一段才子佳人的千年佳话。

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第21届国际木偶联会大会上,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木偶剧团用102台经典剧目,将木偶皮影这种传统艺术重新带回人们的视野。各个木偶皮影剧团纷纷借助技术革新摆脱传承与发展的危机。

木偶皮影艺术在中国有着悠远的历史。皮影最早出现在西汉武帝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明清达到鼎盛,分布范围空前广泛,各大流派最终成型,一大批脍炙人的剧本传抄至今。

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长李延年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时,中国还有几千个木偶剧团,这些剧团传承下来的剧目仍有上万出。但是,随着传播方式的改变,多种艺术形式的出现,目前中国成规模的木偶剧团不足30个,其他一些小剧团行当角色不全,没有传承能力。

为了不让这一中华传统艺术形式失传,致力于保护、传承木偶皮影艺术的工作者开始思考如何适应现代观众的味,让木偶皮影艺术得以传承与发展。

2006年前,唐山皮影、川北大木偶戏等20多个地方木偶皮影项目,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重要的是,各个地方的皮影木偶剧团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演员彭泽科告诉记者,湖南皮影木偶剧团已有60多年的历史,“创新和改革”是他们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光源、操作、剧目、装置、舞台样式的革新,剧团的剧目形式不断增加,节目内容也从单一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增加了儿童剧、童话剧以及有时代意义的新剧目。

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有一个新剧目《龟与鹤》,鹤的脖子能呈现各种弧度,连乌龟的脚都能灵活地表现出收缩的动作。“正是装置制作更精细,才能将这些动作表现得如此细腻。”彭泽科说,《龟与鹤》已经到多个国家演出,反响很好。

近年来,中国木偶皮影也开始寻求与外国合作,让木偶皮影戏更加国际化。

陕西演艺集团木偶剧院与美国合作,共同编排了一出《来自中国的三个传说》,讲述唐朝、抗日战争、改革开放3个年代的小故事。同时,剧目打破了原来一个舞台一个影窗的固有模式,让不同影窗的人物“穿越时空”对话。《来自中国的三个传说》已在欧洲等世界舞台上演了几百场。

木偶皮影戏不只是剧场艺术,更存在于民间、生活当中。为了让木偶和皮影走进人们的视线,在成都举办的国际木偶联会大会上,主办方专门设置了中国木偶皮影精品展馆,展出了1500余件珍藏的木偶与皮影精品。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