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我国皮影戏的流派与分布

我国皮影戏的流派与分布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我国皮影戏的流派与分布

【作者】 魏力群

【简介】中国影戏在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原地区 形成之后,北宋都城成为中国影戏历史上 最早的繁盛地,因此,这里就是中国各地影 戏广泛流传的发端之处。北宋末年,金兵 攻陷汴京之后,曾掳一部分影戏艺人到北 方。一部分影戏艺人避靖康之乱西出潼关, 大部分影戏艺人则随宋都南迁而至南方各 省。这些影戏艺人在各地扎根繁衍,并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639

【正文】

中国影戏在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原地区 形成之后,北宋都城成为中国影戏历史上 最早的繁盛地,因此,这里就是中国各地影 戏广泛流传的发端之处。北宋末年,金兵 攻陷汴京之后,曾掳一部分影戏艺人到北 方。一部分影戏艺人避靖康之乱西出潼关, 大部分影戏艺人则随宋都南迁而至南方各 省。这些影戏艺人在各地扎根繁衍,并逐 渐在全国形成了三个大区域流派,即北方 皮影、西部皮影、中南部皮影。$$ 北方皮影流传区域有:冀东、东北、内 蒙古东部、北京东部、天津郊县等地。西部 皮影流传区域有:陕西、甘肃、青海、四川、 晋南、豫东、鄂西、冀中和北京西部等地。 中南部皮影流传区域除浙江之外,还包括 冀南、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福建及祖国 台湾等地。$$ 其中北京皮影在清代道光年间就已形 成了滦州影风格的东城派和涿州影风格的 西城派;陕西皮影分为碗碗腔、老腔、弦板 腔、阿宫腔、道情、灯盏头腔等不同风格的 演唱:河北的皮影包括冀东皮影(也称唐山 皮影、滦州皮影、乐亭皮影)、冀中涿州皮影 和冀南皮影三种流派;湖北的皮影以云梦 皮影、沔阳皮影较为著名,又因选型之别 分为“魏谱”和“门神谱”等不同的影戏;浙 江的海宁皮影、桐乡皮影是南宋影戏的后 裔,依然保留着古代“绘革”的遗风;福建 的龙溪纸影自明代就有;湖南、广东等地 仍然保持着纸影的风采;河南的皮影以豫 西皮影和桐柏皮影为主要代表;此外,山 东的济南皮影、枣庄皮影、临沂皮影。黑龙 江的望奎皮影、双城皮影,成都灯影戏,川 北皮影,湖南望城皮影、衡阳皮影,山西孝 义皮腔纸窗影,辽南皮影,甘肃陇东皮影, 云南的腾冲皮影,台湾皮影等均在当地有 着广泛的影响。从大江南北到草原牧区, 从沿海岛屿到戈壁沙滩,到处都有着影戏 的足迹。$$ 世界许多国家都有皮影戏。但皮影戏 的故乡在中国,这是世界公认的。印度、泰 国、缅甸、印度尼西亚、日本的影戏与中国 相似处甚多,但其时皆晚;捷克、斯洛伐克 等欧洲国家均认为他们的皮影源自东方; 公元13世纪,中国影戏作为随军娱乐传到 了波斯、土耳其等地;公元1767年,法国传 教士居阿罗德又将中国影戏的全部形式和 制作方法带到了法国,并在巴黎和马赛作 公开表演。近年,我国各地皮影先后到德 国、法国、美国、荷兰、日本等地演出,其中 唐山皮影受到广泛赞誉。$$ 中国影戏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完 整的艺术体制、鲜明的民族特色,取得了高 度的美学成就。皮影戏不论流传到哪里,都 会与当地方言、俚曲和民俗文化紧密结合, 从而形成了各自的地域性特征。各地影戏 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唱腔方面的不同,其次 才是造型上的差异。这是由于皮影造型不 受方言、俚曲的地方性局限,故其传承过程 中变化比较缓慢。在明代以前的早期皮影 中.全国范围内造型趋于统一,至清代才逐 渐形成了影偶的区域性特征。分析研究我 国早期皮影造型的演变、分化,可以了解民 间美术造型体系的传承性和皮影艺术与当 地民间绘画、戏剧美术、民俗观念的互渗互 融关系。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