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进课堂大学生追“俗”
【类型】报纸
【篇名】皮影戏进课堂大学生追“俗”
【作者】 陈治家
【简介】 ▲同学们在表演皮影戏。 该校皮影馆展示的皮影展品。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说的正是皮影戏,这一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可是在如今这个娱乐生活多样化的年代,皮影戏的魅力光环正在逐渐黯淡,甚至被人们慢慢遗忘。珠海的一所高校不仅创建了广东高校首个皮影馆,而且直接将这一古老的传统民俗引入课堂,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713
【正文】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说的正是皮影戏,这一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可是在如今这个娱乐生活多样化的年代,皮影戏的魅力光环正在逐渐黯淡,甚至被人们慢慢遗忘。珠海的一所高校不仅创建了广东高校首个皮影馆,而且直接将这一古老的传统民俗引入课堂,如何传承皮影戏等传统民俗,该校的探索值得借鉴。记者从该校了解到,时尚的大学生们并不嫌土,每年逾120人追捧皮影课程。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有1500年历史的皮影收藏品、可以观看学生自制的皮影作品表演,还可以向皮影艺术家学习皮影的制作。
文/图 记者陈治家 通讯员翟健博、王进萍、吴艳
每年逾120大学生学皮影
“葫芦娃中的蛇精”、“猪八戒背媳妇”等经典故事形象,以生动的皮影造型与舞台表演出现在珠海大学校园里。近日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举办首届皮影大赛,由学生创新演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在高校里却焕发出勃勃生机。记者从该校了解到,多年前,皮影艺术课被该校列为全人教育艺术体验板块所设置的选修课,截至目前每年共设4个班,每年有逾120名同学追捧该课。
学生:制作皮影上色最难
“农夫与蛇”是电影电视专业大二学生梁嘉莉与杨佩莹本学期合作的结课作品。“别看皮影这么小,做起来可费劲了”,杨佩莹说,上色是制作皮影较难的一个步骤,皮影戏中的人物形象讲求透亮,这样才能营造出亦假亦真的朦胧美感。颜料太浓,人物会不透光;太稀,颜色又会上不去。“这个度很难把握,制作过程中好多同学都卡在这一步,已经完成的部分也得从头再来。”另外,学生们制作皮影用的是塑料片而非牛皮,塑料片很硬,在雕刻花纹时需要费很大的力气。
老师:传承融合时代元素
“从制作上来讲,大学生们一点就通,他们有自己的突破和创新,而且选择的题材十分广泛,制作出来的人物角色既生动,又有很强的时代气息。”该校聘请的皮影老艺术家滕德清师傅说。
据悉,滕德清于2010年被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云梦皮影戏)的代表性传承人。
“在表演方面,同学们运用现代科技、录音,背景音乐的使用也常常让我眼前一亮,他们在几节课内就学到了我们以前三四年的东西。”滕德清说,同学们还在皮影戏的表演中加入很多创新元素。
前景
皮影教学可与 文化产业结合
除了将皮影戏列入选修课程,该校早在两年前就建立了广东高校首个皮影馆。在这个逾200平方米的皮影戏剧艺术馆内,陈列着300件皮影收藏品。这些收藏品均来自皮影收藏家、著名雕塑家、艺术教育家赵树同教授的捐赠。
“皮影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皮影艺术的传播与创新也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传承和发展皮影艺术,要把教学和文化产业开发结合起来,才能焕发新的活力。未来还可与影视等专业结合,应用到更广的领域,例如动漫、影视、装饰等都可以具有创新的皮影元素。” 赵树同说,“皮影艺术的最大特点是‘虚拟’,所以当皮影艺术与高科技结合并衍生出皮影剧场时,它就会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