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字动画为“皮影戏”传承保驾护航
【类型】报纸
【篇名】让数字动画为“皮影戏”传承保驾护航
【作者】 付丽
【简介】6月1日~13日,在第二个“文化遗产日” 之际。由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馆承办的“影 戏华彩——中国美术馆藏皮影珍品展”在中国 美术馆亮相。$$ 中国美术馆4号展厅内,金鼓齐鸣,民间艺 人上演的经典皮影戏吸引了一些青少年朋友观 看。记者随机采访的青少年都表示现场观看皮 影戏还是头一回,这样充满乡土气息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036
【正文】
6月1日~13日,在第二个“文化遗产日” 之际。由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馆承办的“影 戏华彩——中国美术馆藏皮影珍品展”在中国 美术馆亮相。$$ 中国美术馆4号展厅内,金鼓齐鸣,民间艺 人上演的经典皮影戏吸引了一些青少年朋友观 看。记者随机采访的青少年都表示现场观看皮 影戏还是头一回,这样充满乡土气息的表演让 他们感觉挺新鲜。这也难怪,“皮影戏”作为 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主要集中在文化生活较为 贫乏的山区及农村。由于表演方式及传播渠道 的限制,很难让皮影戏走人城市,乃至走向世 界。$$ 而与此处锣鼓喧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 墙之隔被置于展馆一隅的数字电视,正在播放 着皮影动画。它的声音少了一份聒噪和喧哗, 配合动画传出的秦腔,字正腔圆,不仅真实地 再现了皮影戏艺术,而且制作精良。如果利用 现代网络技术,皮影戏通过皮影动画流传到世 界各地,就会被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看到。$$ 现在我国青少年接触了很多外来文化,幼 儿园的小朋友对《猫和老鼠》、《机器猫》、 《蜡皮小新》等等动画耳熟能详,国外动画在无 形之中影响我国未成年人的言谈举止,而我们 的传统文化却被漠视,传统文艺也被当成古董 放进博物馆。就拿“皮影戏”来说,城市里的 青少年接触的机会少之又少,更谈不上“皮影 戏”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留下童年记忆,而“皮 影戏”所表达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更不可能在他 们身上留下印记。长此以往,青少年将缺失对 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情感。$$ 据中国美术馆的义务讲解员介绍,皮影戏 最早诞生在两干年前的西汉,发祥于中国陕西, 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 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 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 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5种纯色的透明 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 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 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 “皮影戏”中的奇妖怪兽,飞天人地、隐身 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够得到表现, 因其丰富的想象力深受青少年的喜爱,但传统 的皮影戏因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的局限性,传播 范围受到了局限。$$ 民间艺人的皮影操耍技术和演唱都是经师 父心传口授,并长期勤学苦练而成的。如今些 当年制作和表演的艺人大部分都已年逾百岁, 这门精湛的技艺眼看着就要失传。而一个影人 的制作要包括制皮、描样、雕镂和上色等10余 道工序,这些复杂的工艺足以花去一个手工艺 人数星期的时间,还不包括这期间因任何一个 小错误而导致无法修改、前功尽弃的可能性。 同时,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 晒会使颜料褪色。温度的湿热变化也会造成皮 影的变形。这些对强调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社会 来说无疑都是致命的弱点。$$ 而相比之下,数字化的皮影动画却能克服 上述种种局限性,把皮影戏制作成数字动画能 够赋予传统皮影戏新的生命及活力。$$ 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具有很高艺术 价值的“皮影戏”如今借助数字动画技术。改 变传播方式,使其具备时代特色,符合当代青 少年的兴趣和口味。这不失为一种传统艺术在 科技时代发扬光大的新途径。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