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秦礼刚和他的梦泽皮影戏馆

秦礼刚和他的梦泽皮影戏馆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秦礼刚和他的梦泽皮影戏馆

【简介】 文/记者范春歌 图/齐伟 若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相信,在电视和网络雄霸视野的当下,有座城市还蛰伏着一座场场爆满的老皮影戏馆。 它就是坐落在云梦县城的“梦泽影戏馆”,馆主是著名的云梦皮影艺人秦礼刚。 皮影戏,民间管它叫做“皮影子”,也称“灯影戏”,由艺人站在一块白色的幕布后面,双手操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354

【正文】

文/记者范春歌 图/齐伟

若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相信,在电视和网络雄霸视野的当下,有座城市还蛰伏着一座场场爆满的老皮影戏馆。

它就是坐落在云梦县城的“梦泽影戏馆”,馆主是著名的云梦皮影艺人秦礼刚。

皮影戏,民间管它叫做“皮影子”,也称“灯影戏”,由艺人站在一块白色的幕布后面,双手操纵用驴皮或纸板剪制的戏曲人物唱述故事,是中国出现的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这种古老的表演形式在我国流行范围极广,湖北的江汉平原也是皮影戏繁盛之地。

虽然大江南北的皮影艺人和皮影馆数不胜数,但每年除了大年三十,364天都坚持演出皮影的,全国唯独秦礼刚和他的梦泽影戏馆。因此,人们说想看皮影就去云梦,准能看上。

非遗再发现

云梦

皮影王

仿佛走进一部老电影

寻找梦泽影戏馆的过程,有点像老影片闪回,时光倒流。

穿过卖电脑卖手机卖汉堡的闹市区,便拐进了一条卖麻绳卖胶鞋卖毛巾的老街。街上有一座临街的四层小楼,一楼便是戏馆,门口悬挂小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当日的演出剧目《双狮图 奇袭五龙山》,这是一出古装戏。

走进这座旋转着几把老吊扇的戏场,望过去是一片花白的脑袋,在烟草和茶水热气的缭绕中,三尺幕布上正在打斗的几个皮影人也仿佛腾云驾雾。

只有6平方米的狭小后台,64岁的秦礼刚正声情并茂地表演,唱到剧情高潮时,只见他双手中的皮影上下翻飞,两脚将木地板跺得山响,倒似有几分摇滚的味道。

多数皮影艺人只能一人操纵一个影人表演,有的还需两人操纵一个,而秦礼刚却能两手同时操纵十个影人。这且不说,有的皮影艺人会操纵皮影但不能演唱,即使两者都会的却不会雕刻皮影,而秦礼刚念唱、操纵、雕刻样样精通。因此,戏迷们谈到他都会摇头:不得了,不得了!

他有大群的铁杆戏迷

梦泽影戏馆开馆三十来年,每天仿佛上演着一个仪式。

上午九点钟一过,东正街上就会陆续有老人向戏馆的方向云集,他们或骑着小三轮、或推着自行车、甚至摇着轮椅,渐渐这些车辆就把半个街面挤得满满,戏馆内也座无虚席了。

其实上午十一点半秦礼刚的皮影戏才开锣,但早早入座的老戏迷们也不急,他们凑成堆儿打着牌聊着家常,或闭着眼睛听电视里播放着的楚剧。我随意询问了几位观众的年龄,最小的七十几,最大的已九十一。戴副老花镜的潘大爷说,八十五岁的他已在这里看了三十年戏。在这里像他这样做了几十年秦礼刚戏迷的观众,多得很,还有位姓周的老观众说,他从秦礼刚初演皮影的时候就追随他了,演到哪里就看到哪里。

几十年如一日的观戏,以至大部分人都有了固定的座位,座位上用布条或绳儿绑着的五花八门的茶杯,成为戏院独特一景。远道而来的观众也不少,端端正正坐在第一排,都姓龚,就来自离县城三十华里的一个村,早晨8时就赶班车来,来得早自然坐了看顶台戏的好位置,好开心!

戏场充满人间烟火味

皮影戏散场要到下午两点半。因此戏演到一半,便有卖包子卖甜糕卖油饼卖啤酒的小贩进来了,很快空气里便流动着各种味道,观众席变得比幕布上的戏还热闹。

但秦礼刚不能放下手里的皮影,虽然他的第一餐饭是早晨八点吃的。下午二点半剧终之后,秦礼刚赶紧吃了妻子邱大姐买的一个饼子,临时填填肚子。他的琴师张师傅也能悠闲地坐在大门口过足烟瘾。放下皮影的秦礼刚还有许多事情做,比如清扫已经狼籍满地的近百平方的戏场子。每天正式吃午饭的时间是下午四点钟,饭后,黄昏就该来了。

就是这样一座充满人间烟火味的民间皮影戏馆,有人统计过,三十多年来,观众已超过135万人次,甚至有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等10多个国家的观众慕名来到这里,欣赏秦礼刚的皮影表演艺术。

一年多前,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秦礼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云梦人总是自豪地夸奖他们心目中的皮影王,在中国皮影界数他演的剧目最多,连演五年天天都不重样。

若问秦礼刚这一生出演的最精彩的大戏是哪一部?采访秦礼刚整三天之后,我觉得就是他和他的梦泽影戏馆。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