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逛庙会晚上有皮影戏表演
【类型】报纸
【篇名】正月十五逛庙会晚上有皮影戏表演
【简介】 除夕是一年之中人们最期待的日子,有的小孩因为第二天穿新衣而激动得一整晚都睡不着。大人们则要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直从小年夜忙到除夕。其实一进腊月门儿,人们就做好了过年的准备。腊月初八要喝腊八粥,腊月二十三要祭灶王爷,腊月二十四要扫房等等。临近除夕,人们要购买“金笤帚”、“银筷子”,寓意来年家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237
【正文】
除夕是一年之中人们最期待的日子,有的小孩因为第二天穿新衣而激动得一整晚都睡不着。大人们则要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直从小年夜忙到除夕。其实一进腊月门儿,人们就做好了过年的准备。腊月初八要喝腊八粥,腊月二十三要祭灶王爷,腊月二十四要扫房等等。临近除夕,人们要购买“金笤帚”、“银筷子”,寓意来年家中财源广进。
在正月期间,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要遵守。比如说,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人们不能动剪刀、不做重活;正月初五“破五”吃饺子,将钱、枣、糖包在饺子中,吃到钱这一年会交财运,吃到枣这一年会好运早到,吃到糖这一年会甜甜蜜蜜。
我们家乡的团圆饭是一道道美味的菜肴,而不像其他地区在除夕夜吃饺子,但是我们会在跨年钟声敲响前将初一吃的饺子包好。团圆饭有讲究,必须凑成吉祥的数字6、9,或是五菜一汤、或是八菜一汤,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在欢声笑语中辞旧迎新。
吃过年夜饭,就算过年了。初一见到亲戚,第一句要说吉祥话:“您过年好,新年快乐!”这时,长辈会给晚辈早就准备好的红包。小孩便会拿着红包蹦蹦跳跳和小伙伴去买鞭炮。“初五的饺子,初七的面”,这句话是说初五要吃饺子,初七就要吃面,而且一定是酸汤哨子面。
在农村,正月初七就开始有社火表演。其实,社火是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活动。在社火队伍中,有各种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他们穿着戏服、浓妆艳抹上阵;也会有鲜花装扮的旱船,将旱船固定在一个人身上,这人手拿船桨假装划船;在社火队伍中最受小孩欢迎的是大头娃娃,装扮的人戴上不同戏谑形象的头套,做出各种滑稽动作博人一笑;最有技术含量的是踩高跷,他们走在队伍的最后面,每个人踩在十几厘米高、用柳木做成的假腿上,走得好不好这可全凭自己一身功夫。
在社火中,有个重要的角色——春官。他一般坐在最前的彩车上,一路行来一路歌。他会说一些祝春辞、贺辞、拜年话等,这个环节最受人们欢迎。最热闹的是正月十四、十五两天,在街上看社火的男女老少排满十里长街,人山人海。社火算是我们家乡过年的高潮,小孩手中拿着糖葫芦,大人脸上露出愉悦的笑容,人山人海中满是欢乐。
另外,正月十五还有庙会,过庙会要搭戏台唱大戏。甘肃省与陕西省毗邻,因受其影响,我们家乡的传统戏曲也是秦腔。搭戏台唱大戏,这一唱就是三天。在我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正月十五晚上还会演皮影戏,但是那时年纪尚小,晚上家人不让外出,白白错过了一场场好戏。据年纪稍长的伙伴说,皮影戏很好看,幕布后一个人可以掌握三四个小人儿,再配上惟妙惟肖的声音……成了儿时最难舍的牵挂。
正月二十三算是年尾,家乡有燎疳的习俗。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燎疳,那天晚上每家门前燃起一堆柴火,左邻右舍都会围过来,人们从火堆上跨过,预示将驱赶走这一年的霉运。燎疳是西北过年的尾声,表示年要过完了。
一次体验
上初中的时候,我和朋友因为贪玩,曾经耍过一次社火,现在已经忘了当时具体扮演的人物形象,只记得当时很喜欢那些闪亮的头饰和漂亮的戏服,差点以为自己真的成仙女了。
看社火是件美事,耍社火可是件苦差事。那身戏服穿着漂亮,但是穿上后不透风、不透气,非常不舒服。脸上抹着油彩,稍不注意就成了大花脸,所以不能乱摸乱动,只能乖乖地跟着队伍前行。
因为观众的需要,我们的社火队伍要从城东走到城西,全程步行。顶着油彩脸,穿着不透气的戏服。现在想想那滑稽的样子,觉得有点可笑。而当时因为有友人陪伴,还有每天50元钱的工钱,还是很敬职地做着,那也算是我当时过年的一种经历吧。
在写稿子时,有一些年俗已经在记忆中模糊,打电话与父母核实,两人正在厨房炖肉、剁饺子馅,说没工夫理我。是啊,现在正是一个家庭一年中最忙碌的光景,这才是真实的过年。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