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最幸福的事是给乡亲表演皮影戏

最幸福的事是给乡亲表演皮影戏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最幸福的事是给乡亲表演皮影戏

【简介】 □本报记者陈颖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大河镇旧户东村三组的李文学今年73岁了,他说自己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给乡亲们表演皮影戏,《李彦贵卖水》是他最常演的剧目,他一边摆动着手里的皮影,一边有声有调地唱了起来,在他自己制作的银幕上,挑着担子的李彦贵正有模有样地走着唱着。 李文学会拉板胡,会唱秦腔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34

【正文】

□本报记者陈颖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大河镇旧户东村三组的李文学今年73岁了,他说自己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给乡亲们表演皮影戏,《李彦贵卖水》是他最常演的剧目,他一边摆动着手里的皮影,一边有声有调地唱了起来,在他自己制作的银幕上,挑着担子的李彦贵正有模有样地走着唱着。

李文学会拉板胡,会唱秦腔,会唱小曲子,没事时,他常和村里的一帮老朋友坐在一起拉呀唱呀的。

来看他的外地人,都是被他的皮影戏吸引来的,他们想看看在这个偏远的村子里执著表演皮影戏的是怎样的一个人。见到有人来,李文学就兴致勃勃地拿起自己的皮影道具,给大家表演。就算只有一个观众,他也演得尽兴,唱得投入。

李文学现在已经是巴里坤的名人了,这个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对皮影戏有着深深的热爱和难舍的情缘。

在他家不大的院落里,有两间是专门属于他的皮影戏的,屋子里有一块纱布制作的银幕,和挂满两面墙的各种皮影道具。皮影道具中有古代的公子、小姐,有各种小动物,有传统戏曲里的人物,还有现代人的造型。这些皮影道具,全是李文学自己亲手制作的,最让人想不到的是,他的皮影道具都不是用皮子制作的,而是用香烟的包装盒做成的,虽说是包装盒的材料,做起来同样很费工夫,但对热爱皮影的李文学来说,再繁琐的细节都是美好的享受。为了给自己提供更多做皮影道具的材料,老两口还开了一个小商店。

李文学是甘肃人,生于1940年,1966年来到新疆,在巴里坤安下家来,目前,他是巴里坤唯一的一位民间皮影表演艺人。

李文学对皮影戏的热爱缘于小时候在家乡的经历,那时候,经常有民间艺人到村里表演皮影,村民们看得高兴,李文学则充满好奇,他急切地想知道银幕后面都有些什么。当他看到真相后,更加热爱那有唱有演的皮影戏了。于是,他就开始自己制作皮影道具,没有牛皮就用树皮,光有皮影道具还不能表演,于是,他又开始学习演唱技艺,拉板胡、唱秦腔和小曲子等,一段时间后,他就能为村民们表演了。

在巴里坤安下家后,皮影戏仍然牵着李文学,农闲之余,他又做了很多皮影道具,经常在家中表演,村里人都来看热闹。1958年破四旧时,他多年积攒的皮影道具全被毁了……每次提起这事,他心里都不是滋味。

2008年的一天,他从电视里看到皮影表演,这勾起了他对皮影戏的想念,于是,他又开始制作各种皮影道具,像着了魔一般,白天制作,晚上琢磨,一有机会就

巴里坤唯一的一位民间皮影表演艺人李文学。给乡亲们表演一番。那以后的每一天,李文学都过得充实而快乐。

除了老唱词,李文学还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创作出了一些新的唱词,并制作了与新唱词相配套的皮影道具,皮影道具越做越多,每一件里都是精美的艺术品,每一件里都有着他的热爱和心血。

李文学现在最大的心愿是把这门技本报记者高原玲子摄艺传承下去,可他的儿孙中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他学习这门技艺,这让他很焦急。而让他颇感欣慰的是,村里有几位热爱文艺的老人,愿意和他一起自娱自乐,加上县上和乡上对他的皮影戏都很支持,乡上还计划今年组织一个戏班子,到时候,李文学施展皮影才艺的舞台就更加广阔了。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