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土建分院追忆消逝,海宁皮影戏文化调研

土建分院追忆消逝,海宁皮影戏文化调研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土建分院追忆消逝,海宁皮影戏文化调研

【简介】今年7月7日,土建分院的海宁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走出宁波,经过杭州湾跨海大桥,踏上了去海宁的征程,追忆消逝的文化—— —皮影戏。 通过海宁市政府的帮助,实践小分队找到了海宁市文化业务科的张丽娟女士,她的帮助,使得队员们有了对皮影艺术的初步认识。她说:“海宁皮影戏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是一种具有南宋风格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2129

【正文】

今年7月7日,土建分院的海宁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走出宁波,经过杭州湾跨海大桥,踏上了去海宁的征程,追忆消逝的文化—— —皮影戏。

通过海宁市政府的帮助,实践小分队找到了海宁市文化业务科的张丽娟女士,她的帮助,使得队员们有了对皮影艺术的初步认识。她说:“海宁皮影戏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是一种具有南宋风格的古典剧种。时至今日,富有水乡韵味的皮影戏,已经成为民间婚嫁、寿庆、祁神等场合长演的节目。因为海宁盛产蚕丝,皮影戏也因长演 ‘蚕花戏’,被称作 ‘蚕花班 ’。”最后,张女士还把《海宁皮影戏》一书作为礼物送给了实践小队。

通过专业人士的介绍,走访皮影老艺人,参观非物质文化基地,海宁皮影戏文化开始清晰地出现在实践小分队成员的脑中,眼前的皮影戏仿佛活了一般,不断向来参观的各地人士展示着古老文明的 魅力。据社员们介绍,在活动的过程中,他们还拜访了皮影制作老艺人王钱松老先生,老人的陋室简洁明了,满柜的有关皮影的书却显示了老人对皮影艺术的热爱。在老先生的家中,他热情地接待了实践小分队的成员,向他们详细介绍了皮影戏的发展历程,使参加活动的成员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皮影艺术的发展。据老人介绍,海宁皮影戏传自南宋,皮影人像是用羊皮或牛皮为材料,通过绘图、剪形、勾线、上色、缝制插签等多道工序完成,制作复杂,成品精美,就作品的整体而言极富 “人情味 ”。

皮影戏的 魅力深深震撼了实践队的成员们,大家在惊叹皮影戏的精妙的同时也深切地体会到了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少同学表示:亲手参加皮影戏表演感觉很新奇,皮影戏是一种极具 魅力的 传统文化遗产。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