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海宁皮影戏让秋口村民大饱眼福

海宁皮影戏让秋口村民大饱眼福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篇名】海宁皮影戏让秋口村民大饱眼福

【作者】 潘鑫卉

【简介】 图为张坤荣(中)在表演皮影戏《小猫钓鱼》。记者 黄丁宁 摄 时而转身,时而后翻,时而东奔西走,时而上下跳动……众人合力操纵下,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花猫出现在观众的眼前。21日,第九届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浙江好腔调”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分会场板桥镇秋口村文化礼堂,海宁皮影艺术团带来的“小花猫钓鱼”“水漫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2101

【正文】

图为张坤荣(中)在表演皮影戏《小猫钓鱼》。记者 黄丁宁 摄

时而转身,时而后翻,时而东奔西走,时而上下跳动……众人合力操纵下,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花猫出现在观众的眼前。21日,第九届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浙江好腔调”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分会场板桥镇秋口村文化礼堂,海宁皮影艺术团带来的“小花猫钓鱼”“水漫金山”“孙悟空大闹天宫”等系列皮影戏精彩表演,让在场的观众大饱眼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蜡烛或酒精灯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的表演。表演时,演员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作为世界非遗,皮影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海宁皮影艺术团主要演员张坤荣介绍,海宁皮影戏在演艺、声腔、造型、舞美等方面都保留了皮影戏的传统样式和表演精华,具有典型的南宋风格,是目前江南仅存的皮影戏艺术。“这些都是用牛皮做的,这是钉翎管,这儿插的是竹签棒,关节处用线缝接。”张坤荣拿着小花猫造型的影偶说:“我们在这些影人身上可没少花心思,每一个人物形象的绘图、剪形、勾线、上色等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我们采用的是头像和躯干分离的方法,该方法不仅便于我们灵活操作,而且是全国独有。”

顽皮的小花猫、勇敢的花公鸡、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还有法力无边的白素贞……幕后,每个演员操纵一个或多个影偶,“上下其手”,配合默契。台前,影人翻转、跳动、挥拳格斗,灵活自如。台下,观众兴致勃勃,连声叫好。

“我长这么大,现场看皮影戏今天还是第一次,机会很难得。这种带有故事情节的表演,非常符合观众的心理。”三口幼儿园的叶老师告诉记者。

生动活泼的皮影戏表演,不仅受到了在场观众的喜爱,还吸引了很多摄影爱好者。他们慕“戏”而来,只为在那精彩时刻按下快门,让瞬间美好留存。

见习记者潘鑫卉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