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王文才把皮影戏传承当责任扛在肩上

王文才把皮影戏传承当责任扛在肩上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王文才把皮影戏传承当责任扛在肩上

【简介】在建平县喀喇沁镇,提起文才皮影戏团那真的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剧团的团长王文才在本县也是小有名气。 王文才今年65岁,是一名退休教师。他从27岁开始对皮影艺术感兴趣,觉得皮影戏那多变的唱腔、丰富的韵味对他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于是,他从那时开始就把自己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了挚爱的皮影艺术上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354

【正文】

在建平县喀喇沁镇,提起文才皮影戏团那真的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剧团的团长王文才在本县也是小有名气。

王文才今年65岁,是一名退休教师。他从27岁开始对皮影艺术感兴趣,觉得皮影戏那多变的唱腔、丰富的韵味对他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于是,他从那时开始就把自己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了挚爱的皮影艺术上。不知不觉中王文才与皮影为伴的岁月已经过去了近40个年头,他在其中找到了另一番生活的乐趣。

皮影戏是一门古老的文化艺术,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时候也叫傀儡戏。它源于秦末“楚”“汉”相争,张良情急之下用皮革来迷惑敌人的故事,后人受这个故事的启发,创造了皮影戏。皮影是用灯光将人工雕刻的人物、动物、景物的侧面形象映衬在纱幕上,然后由艺人操纵这些人物、动物、景物活动起来,同时配上道白或唱腔。这种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形式历经上千年的传承发展久唱不衰,现在更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文才说自己原来对皮影戏只是单纯的喜爱,现在皮影戏已经申请成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感觉自己肩上突然有了沉甸甸的责任,那就是要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为了这份责任和担当,退休之后的王文才更是一心扑在皮影戏的研究和推广上。在多年的演出实践中,他发现现在的观影人群以老年人和小孩子居多,相对来说年轻人对皮影戏的关注度比较小。除了受到时下娱乐形式和传播媒介多样的影响外,他还了解到有些年轻人对皮影戏不感兴趣是因为在皮影戏演出的时候,观众不能完全了解剧本的唱词,不知道表演的是什么内容。为了扩大皮影戏的影响面和知名度,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皮影进而推动皮影戏发展,王文才用自己的退休金买了一台电脑。之后,从没摸过电脑的他开始学习汉字输入法,他想把自己现存的120多部剧本全部输入到电脑里形成电子版剧本。接着他又把演出舞台进行了改装,安上了一个电子显示屏,这样他的剧团可以在一边演出的时候一边通过电脑把唱词输出在显示屏上形成字幕,让观众随时了解演出的故事内容,增加演出的吸引力。

在县里相关部门和当地镇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文才皮影戏团的名气逐步扩大,现在戏团的演出地点已逐渐发展到了敖汉、朝阳、叶柏寿等周边县市,每年平均演出120多场次。演出时间多集中在农闲季节,虽然每次演出经济效益都不高,但剧团里的几个人却都乐此不疲。王文才的剧本从周朝的《罗文举征西》到明朝的《飞虎梦》等共有120多部,到目前他已经把其中的15部皮影戏剧本录入了电脑。

然而有一件事却始终让王文才老师感到忧虑,那就是皮影戏的传承人问题。现在常年随王文才戏团演出的共有7个人,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由于受经济效益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少有年轻人想学习皮影戏表演。王文才希望自己的满身“武艺”能够传下去,让皮影戏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