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我们俩,青岛人真看不到皮影戏”
【类型】报纸
【篇名】“如果没有我们俩,青岛人真看不到皮影戏”
【作者】 姜慧丽
【简介】 近日,“手工&记忆主题展览馆”在市北区阜新路街道恩波社区开馆。剪纸艺术家刘尚仪、杨月华夫妇创作的7米长卷《海云庵糖球会》被展览馆正式收藏。其实,剪纸只是他们喜好的艺术门类之一。他们更拿手的是制作皮影。而由二人组建的大嘴巴皮影戏团也开始渐入佳境——排演剧目十余出,演出30余场。“青岛本土没有皮影戏,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0170
【正文】
近日,“手工&记忆主题展览馆”在市北区阜新路街道恩波社区开馆。剪纸艺术家刘尚仪、杨月华夫妇创作的7米长卷《海云庵糖球会》被展览馆正式收藏。其实,剪纸只是他们喜好的艺术门类之一。他们更拿手的是制作皮影。而由二人组建的大嘴巴皮影戏团也开始渐入佳境——排演剧目十余出,演出30余场。“青岛本土没有皮影戏,大嘴巴是我市第一个皮影戏团。如果没有我们俩,青岛市民还真看不到皮影戏。”杨月华自豪地说。
刘尚仪、杨月华二人演出的是唐山皮影。说起唐山皮影,又称为滦州影、乐亭影、驴皮影,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在西康路不算宽敞的住所内,老两口专门辟出一个房间用于堆放皮影、剪纸等作品。快人快语的杨月华说:“我老伴儿是河北人,从小喜欢这个。退休之后就开始学习制作皮影。2011年到青岛定居后,更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制作皮影。”皮影制作程序繁复,分为下料、画线、雕刻、绘画、上漆、晾干、装订等多个步骤,一幅不算大的小皮影仅雕刻就耗时不少。只要有空,刘尚仪就会点亮办公桌上的台灯,认真地刻着皮影。
制作皮影以前用驴皮,但刘尚仪现在多采用牛皮。他说:“驴皮现在买不到。即使是牛皮,现在也很不好买。制作皮影的牛皮是经过专门处理的,我们也是托了朋友,在天津蓟县才找到一位老手艺人,才能买到这种牛皮。”记者在现场看到,经过处理的牛皮极为坚实,几乎透明,厚度只有一两毫米。牛皮要先沤制,再用特殊的工具刮去内外层的脂肪、毛,只剩中间最坚韧的部分,晒干后才能制作皮影。“这些牛皮每平方市尺 50元,一头牛的牛皮差不多得1000多元。买一次就得几千元。即使这样,还是有朋友说情,老手艺人才卖给我们。如果这位老手艺人不再制作牛皮,我们还真不知道该去哪里买。”刘尚仪这样说。
制作皮影是个技术活,更是个艺术活。刘尚仪好不容易刻出来的皮影有时候却被杨月华要求返工。原来,杨月华以前在服装加工厂工作时一直是质检员,用自己的话说,有一种“职业病”。就这样,皮影在老两口再三商讨、再三返工后越来越精致。
与刘尚仪相比,杨月华接触皮影的时间更短。从去年开始,杨月华开始学习操纵影人。这是皮影戏中最难的技术,又称把线。为了练好把线,杨月华手指累得犯了腱鞘炎。好在这位年近古稀的老太太干什么都有股钻研的劲头,睡觉时都会想着怎么把线。现在,杨月华基本掌握了把线的技巧,能够独立操纵影人了。
从去年开始,老两口一起成立了大嘴巴皮影戏团。二人还用退休金购置了组装式皮影表演戏台、灯光、音响、布景、道具等,并编排了十几出皮影戏,长的20多分钟,短的也有8分钟。而这些皮影戏全部由老两口自编、自导、自演。《大嘴巴说过年》、《青岛萝卜会》、《青岛糖球会》……老两口的皮影戏多以青岛本地的民俗为主,也尽量采用青岛方言。在今年的萝卜会、糖球会期间,老两口每天演两场,受到市民的喜爱。
刘尚仪一直有个心愿,希望有年轻人跟他学习皮影制作,只是这个人一直没出现。刘尚仪说:“皮影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年轻人不愿意干这行,一是因为这项工作太枯燥,要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二是做皮影不挣钱。这几年,我的退休金除了维持日常生活,大部分投入了皮影制作,少说也得几万元。年轻人要养家糊口,不挣钱自然是不行的。”杨月华有时也会有点着急:玩皮影只投入不产出,的确是影响生活质量。如果我们俩的皮影班能够正常运转起来,好歹收回些成本就好了。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姜慧丽 文/图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