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怕“土” 自制自演皮影戏UIC建广东高校首个皮影戏馆,致力传统文化保护
【类型】报纸
【篇名】大学生不怕“土” 自制自演皮影戏UIC建广东高校首个皮影戏馆,致力传统文化保护
【简介】采写:本报记者 张泊宁 UIC供图 幕布上晃动着斑斓的光影,在激烈的鼓乐声和悠扬的唱腔里,小小的皮影人物跳跃着——这是人们对皮影戏的大致印象。这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在都市生活里几近销声匿迹。 然而,活跃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的一群大学生,他们自己创作皮影戏剧本、自制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545
【正文】
采写:本报记者 张泊宁
UIC供图
幕布上晃动着斑斓的光影,在激烈的鼓乐声和悠扬的唱腔里,小小的皮影人物跳跃着——这是人们对皮影戏的大致印象。这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在都市生活里几近销声匿迹。
然而,活跃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的一群大学生,他们自己创作皮影戏剧本、自制皮影、自己演出,将皮影戏做得有声有色。最近,学生们还组织了首届皮影戏大赛。
制作
小皮影花费大工夫
“葫芦娃中的蛇精”、“可爱的越狱兔”、“猪八戒背媳妇”……最近,这些经典故事以生动的皮影造型及舞台表演出现在UIC的皮影戏馆里。20多位同学手持自己制作的皮影,轮番登台表演,引得掌声连连。
“别看皮影这么小,做起来可费劲了。”蔡春智是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他和同伴参赛的作品是“猪八戒背媳妇”。蔡春智说,制作皮影要经过画稿、过稿、打磨、上色、拼装等多个步骤,为了让人物活动自如,还要根据人体结构把人物形象分割成十几个部分。
由于没学过美术,一开始他们总把猪八戒画得“四不像”。“尤其是猪八戒的嘴,特别难画,我们修改了七八次才勉强可以。”蔡春智说。
上色也是比较难的步骤。UIC入驻皮影艺术家滕德清老人介绍说,皮影戏中的人物形象讲求透亮,这样才能营造出亦假亦真的朦胧美感。颜料太浓,人物会不透光;太稀,颜色又会上不去。“这个度很难把握,制作过程中好多同学都卡在这一步,已经完成的部分也得从头再来。”蔡春智说。
除此之外,皮影人物中的镂空也很考验制作者的雕工。滕德清说,学生们制作皮影用的是塑料片而非牛皮,由于塑料很硬,在雕刻花纹的时候需要费很大力气。而类似头饰、衣袖等细小的镂空,一不小心就雕断了。“制作皮影总共花了5个小时,单是雕‘媳妇’高小姐头上和袖口的几个镂空花纹就花了1个多小时。”蔡春智说。
表演
猪八戒“背”回最佳制作奖
在“猪八戒背媳妇”的故事中,猪八戒背了媳妇之后,就现出猪头的原形;而高小姐实际上也是孙悟空假扮,在猪八戒背上不时变回猴身。一个故事,包含了四个人物形象,给制作带来不小的挑战。
怎样让“演员”在表演中“变身”呢?蔡春智和同伴们琢磨后,决定制作两个头部可“替换”的皮影。“这样一方面要做四个头部,增加了工作量;另外头部的连接和转换也相当难。但我们觉得这样才有意思,就尝试了一把。”
蔡春智说,尽管他们下足了功夫,但比赛当天还是出了洋相。“演到高小姐在猪八戒背上要换回孙悟空的头时,可能脖子那里的连接有问题,高小姐的头直接掉下来了,当时现场哄堂大笑。”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蔡春智仍然忍不住大笑。
“不过他们很淡定,迅速把头安上之后接着演,我觉得他们很有勇气,尤其是在台下已经笑作一团的情况下。”观看过比赛的一位老师说。
虽然表演上有失误,但凭借特别的造型和精细的制作,蔡春智他们做的“猪八戒”最终“背”回了最佳制作奖。“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兴奋了好几天。”蔡春智说。
创新
突破传统为皮影注入活力
“传统的皮影都是有原型参照,颜色也多大红大绿,但她喜欢蓝色,就把人物的衣服做成蓝色,上面还点缀了自己设计的民间小花。工笔画的形式也让人物形象更加古典精致,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这是滕德清老人对本次获最佳创意奖的作品“踢毽子的小女孩”的评价。
制作这件作品的游雪欣今年刚上大一,从接触皮影戏到参加比赛,她只用了3周时间。“我也看了很多传统人物形象,但觉得不够特别,就加入了很多自己设计的元素。比如女孩的发型、发饰、衣服的纹路,包括五官,都是我自己设计的。”
除了制作,同学们还在皮影戏的表演中加入很多创新元素。获得此次比赛最佳表演奖的是吴剑秋和她的同伴们表演的“龟兔赛跑”。为了让乌龟和兔子的形象更加生动,她们在细节上费了不少工夫。
“传统的‘龟兔赛跑’中,乌龟的‘戏份’很少,我们为了让乌龟更可爱一点,加入了诸如缩头、摆尾、点头等小动作。还有兔子的嘴巴动不了,我们就用轻轻摇头代表兔子说话,用仰头表现兔子大笑。”吴剑秋说。
对于学生们的创新,滕德清表示这在传统技艺即将失传的今天很有必要。“传统的皮影都有原型,色彩没有太多变化,做工非常精细,这在今天已经不太可能了。”滕德清说,他15岁开始学习皮影戏,整整学了3年,这跟现在的学生只学一个学期选修课差别很大。
但是,滕德清认为,学生们学习能力强,还有自己的想法,在兴趣的带动下能够为皮影戏这种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并得以延续。
UIC的皮影之路
首届皮影戏大赛引起了很多学生的关注,UIC全人教育艺术中心主任董佳认为,比赛达到了“让更多人了解皮影戏”的效果。事实上,该校在扩大皮影戏影响力方面的努力不止于此。
2008年 UIC开设了皮影戏制作和表演的选修课,邀请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雕塑家赵树同教授和民间皮影艺术家滕德清老人为学生授课。
2011年 该校设立了广东高校第一所皮影戏馆,陈列了赵树同教授捐赠的近300件皮影作品,这些作品都是赵树同从全国各地收藏的。皮影戏馆除了陈列室,还有工作间和表演舞台。每隔一段时间,学生们就拿着自制的皮影作品“登台亮相”。
皮影戏馆还吸引了拱北小学、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以及香港中小学的学生前来参观。
2012年 皮影戏馆招募了大学生志愿者,把每周四设为公众开放日。开放日这天,志愿者可以向感兴趣的同学讲解皮影戏的知识,展示皮影制作过程,还可以观看经典皮影戏。
话你知
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 1、萍乡傩文化专题片获大奖 年份:2020
- 2、萍乡傩面具成功申遗引“户主”之争(图) 年份:2020
- 3、萍乡傩舞、春锣亮相佛山北帝诞庙会 作者:,罗德梅,雍,韬,文,怡 年份:2020
- 4、我市发现清代重修傩庙古碑 对研究萍乡傩庙等有重要史学价值 作者:彭维 年份:2020
- 5、傩面油画展 年份:2020
- 6、广西傩面舞 年份: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