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报纸 期刊 新闻 图片 人物 视频
首页>非遗传承>文献资料>报纸>  一幕灯影唱古今——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渭源皮影戏”

一幕灯影唱古今——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渭源皮影戏”

日期:2020.07.30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篇名】一幕灯影唱古今——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渭源皮影戏”

【简介】 这是我们在渭源县路园镇峪岭村张国斌家里看到的景象。 张国斌的父亲张克琪,师从朱来成学唱皮影戏30多年,以前是这一带远近闻名的皮影艺人。如今,张克琪因年老有病已经不能再表演了,于是儿子张国斌接过了父亲的担子和老搭档常秉章、王世杰

【出版日期】2020-07-30

【报纸名称id】320700001044

【正文】

这是我们在渭源县路园镇峪岭村张国斌家里看到的景象。

张国斌的父亲张克琪,师从朱来成学唱皮影戏30多年,以前是这一带远近闻名的皮影艺人。如今,张克琪因年老有病已经不能再表演了,于是儿子张国斌接过了父亲的担子和老搭档常秉章、王世杰、何随林一起,将这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继续传承下去。

据介绍,渭源的皮影戏在明清时期就很普遍了。新中国成立后,皮影戏得到政府的重视,到1985年时,全县皮影戏班已发展到14个。渭源皮影戏班的成员一般由3至4个人组成,他们挑上两个戏箱,里面装上各种各样的皮影和乐器,走乡串村,进行演出,也靠此养家糊。除路园镇外,在清源、大安、秦祁、北寨、新寨、黎家湾、庆坪一带,皮影戏也曾盛行。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皮影戏里的连本戏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

这次皮影演出是渭源县宣传部和文化局联系张国斌,为我们拍摄而特别进行的。在演出结束后的采访中,记者得知他们这个皮影戏班平均年龄都在60岁左右,而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却很少有人再喜欢皮影,如何传承下去,成了他们的困惑。

□ 本报记者 许云鹏 摄影报道

【全文阅读】 获取全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